
驿站的馆舍。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 之罘 南山来,文字得我惊。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
“馆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驿站的馆舍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招扬之罘》诗:“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诗中“馆置”指驿站中供人暂居、读书的场所,强调其作为临时居所的功能。古代驿站是传递文书、官员往来的中转站,因此“馆置”也隐含汇聚人员、短暂停留的意象。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集中人才、智慧以发挥作用”。这一说法可能源于对“馆”和“置”字义的引申(“馆”可指汇集场所,“置”有安置之意),但缺乏明确的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支持。目前主流考据仍以唐代诗文中的“驿站馆舍”为原始含义。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优先参考传统释义,若需引用现代扩展义,需注明出处或语境。
馆置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拼音是guǎn zhì。它有两个基本意思:
1. 建造或设立馆舍,特指设立藏书馆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
2. 移置或安置某物于馆内。
馆置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戈(gē),座(zuò)。
馆置这个词一共有16个笔画。
馆置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馆指的是官方设立的接待和储存文书、文献的场所,置指的是安置或放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意义的“馆置”。在繁体字中,馆置这个词的写法仍然是「馆置」,没有变化。
在古代,馆置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具体的古代写法如下:
馆 - 彖形从戈,聲符,在长屋内安置文献的地方,引申为设有官署,类型于其他称谓;在集會場所做官方性質的聚會,存放百官文书的地方。
置 - 会意字,从矢,广两人面立,寓牖的房子改矢,是牖与从戈拆,加初衡去乞得广大空位导致相遇互换地点。
1. 图书馆要及时更新馆藏。
2. 博物馆将珍贵文物置于展览室内。
馆置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图书馆、博物馆。
近义词:馆藏、馆内。
反义词:借出、归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