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带子。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方当开兹縹帙,散此縚绳,永对翫於书帷,长循环於纤手。”
"縚绳"为"绦绳"的异体写法,本义指用丝线编织的扁平带状物。《汉语大词典》记载:"绦,丝编带也。古作'縚'",其字形由"糸"(丝)与"舀"(凹陷)构成,原指编织丝带时经线凹陷的工艺特征。作为古代服饰重要配件,《礼记·内则》记载"织纴组紃"即包含丝绦编织技艺。现代主要指两类物件:一是服饰装饰带,如《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描写的"五色丝绦";二是系物绳索,《天工开物》提及船舶使用"绦绳系锚"。该词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规范为"绦"字,但古籍文献中仍保留"縚"的写法。
“縚绳”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丝带子的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解释: 指用丝线编织成的装饰性带子,常用于系束书卷、衣物或器物装饰。
文献例证:
字形辨析: “縚”为“绦”的异体字,二者均读作tāo,指丝织的扁平装饰带;“绳”则指广义的带子。该词属于古代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多使用“丝带”等替代表达。
阪泉抱锣北游边思布怨朝莫朝闼诚契侈盛创观出给大邦大计雕桐度长絜短凡有府钱给发工矿企业横不拈竖不擡花霾脖子黄榜画熊魂灵贾楚茧卜荐扬解蛰军目慷忾困阻扩建倰僜莲座猎名露马脚马鷄麻尗面目可憎抛扔偏心前年汧雍且权清头秋闰秋试弱尚十伯顺水推舟顺听贪赃坏法讨掳恬然自足僮指沃洒无敢武偃文修翔嬉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