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缨的意思、冠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缨的解释

(1).帽带。结于颔下,使帽固定于头上。《韩非子·奸劫弑臣》:“ 楚 王子围 将聘於 郑 ,未出境,闻王病而反,因入问病,以其冠缨绞王而杀之,遂自立也。”《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 仰天大笑,冠缨索絶。”

(2).指帽。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3).指仕宦。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流血涂野草,豺浪尽冠缨。” 陈炜谟 《狼筅将军》:“他是世代冠缨,满室钩牒, 金鸡寺 的荷花有多少朵,他家就有多少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缨"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礼制象征的复合词,由"冠"和"缨"两部分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仕宦者所戴帽子的系带,引申指士大夫或官职。具体释义可从三个层面展开:

一、本义解析 "冠"指古代男子成年后所戴的礼仪性首服,《礼记·冠义》载"冠者,礼之始也",特指士人阶层的身份标识。"缨"是系冠的丝带,《说文解字》释作"冠系也",其材质在周代按等级区分,天子用朱纮,诸侯用青组,士用缁缯。

二、引申象征 自汉代起,"冠缨"成为官宦阶层的代称,《史记·滑稽列传》中"冠缨索绝"的典故,即通过夸张描写表现士大夫的仪态规范。唐代孔颖达注疏《礼记》时,强调"正其冠缨"是士人修身的重要环节。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弹冠振缨"比喻出仕为官,《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意象,被《文心雕龙》解读为士人政治选择的象征。宋代官制改革后,"冠缨"更衍生出"簪缨世族"的宗法概念,指代累世为官的家族体系。

该词的语义演变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与官僚体系的内在关联,相关释义可详参《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版)第3册第234页、《中国古代服饰辞典》(中华书局2015)第78条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冠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帽带
    指古代帽子系在颔下的带子,用于固定帽子。例如《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大笑时帽带断裂)。这一含义在多个文献中均有体现,如《韩非子》中楚国王子用冠缨绞杀君主的典故。

  2. 帽子
    引申为帽子本身。明代张居正曾用“冠缨相摩”形容士大夫阶层密集的社交场景,此处“冠缨”代指官员的帽子,象征身份。

  3. 仕宦/官职
    进一步抽象为仕途或官职。例如成语“冠缨之士”指代官员群体,强调其社会地位与职责。这一用法多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反映古代服饰文化与权力象征的关联。

总结
“冠缨”从具体物件(帽带、帽子)逐渐衍生出抽象的社会意义(官职),体现了汉语词汇通过实物隐喻文化内涵的特点。需注意语境差异,如“长缨在手”中的“缨”指绳子,与“冠缨”含义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保厘霸上戏辨哥长生牌斗门钢釺管浅珪月酣呶寒疟鸿厘鸿议还不能经霜旧损吉网绩効钧轴客旌叩头馈荐拉忽老庚羸弊麟驾琳瑉林荫路鲁鱼亥豕麦光毷氉梅花海鹘靡财目熟穆宣木寓马能手平剑启户亲藩清耳悦心青牛翁綦下七星灯肉袒负荆瑞徵沙害赏劝生生化化圣水生性神机妙算沈湘设誓示贬于褒世凡水尽鹅飞嵩阳书院肃艾韦毂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