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vexed] 烦恼;愁闷
停尊待尔怪来迟,手挈空瓶毷氉归。——五代· 韦庄《买酒不得》
烦恼,郁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既捷,列书其姓名於 慈恩寺 塔,谓之‘题名会’;大醼於 曲江 亭子,谓之‘曲江会’……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 前蜀 韦庄 《买酒不得》诗:“停尊待尔怪来迟,手挈空缾毷氉归。”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及第》:“笑从前,笑从前,文章几篇。高头院,高头院,毷氉打遍。”
“毷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为mào sào(或写作 màosào),表示烦恼、愁闷 的情绪状态。例如唐代文献中记载科举落榜者借酒消愁的行为,称为“打毷氉”。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特定方言,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方言用法,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方言研究资料。
《毷氉》是一个汉字,音读为“bì tā”。它是一个古代汉字,具有特定的含义。
《毷氉》的部首是“毛”,总共有14个笔画。
《毷氉》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是根据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形状进行研究和推测得出的。它并不常见于现代汉字词典中,但仍然被一些人用来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
《毷氉》的繁体字为「毷氉」。
由于《毷氉》是一个古代汉字,所以具体的古时字形在今天已经无法完全还原。我们只能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来了解一些关于它的形状和结构。
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句来展示它的使用情况。但可以根据它的音读和意义进行创作一些类似的句子,如:“某人以毷氉之心,对待他人的努力不屑一顾。”
由于《毷氉》较为罕见,所以它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也较为稀少。但可以尝试结合它的意义来进行一些创作,如“毷氉之态”、“毷氉心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