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心的意思、观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心的解释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观心”是一个融合了哲学、宗教与修行的复合概念,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佛教哲学释义

  1. 心为万法主体:佛教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一切现象(事)与本质(理)皆由心而生,因此“观心”即通过观察心性来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
  2. 修行方法论:观心是佛教核心实践之一,如《十不二门指要钞》提到“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即通过内观心念活动,达到对烦恼的化解与觉悟的开启。

二、道教与修身思想

道家典籍如《青华秘文》提出“观心得道”,强调通过觉察起心动念来修正行为,向善去恶,进而悔过省己,实现内在的安宁与提升。

三、现代实践解读

  1. 觉知与调整:观心指觉知当下的思维内容(所观),区分思维本体(能观),通过观察让念头从连续状态转为自然生灭,而非强行抑制。
  2. 目的与效果:其作用在于调整思维现象,帮助个体认清欲望、情绪,提升自我控制力,最终达到修身养性或解脱烦恼的目的。

四、经典引用

唐代诗人施肩吾诗句“老僧於此独观心”,宋代苏辙“久尔观心终未悟”,均体现了观心在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哲思。

观心既是宗教修行的法门,也是日常修身的工具,核心在于通过内省觉察实现自我认知与超越。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佛教经典《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或道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观心》的意思

《观心》是一个成语,意为“观察自己的内心、心灵”。通过观察心灵,了解自己的情感、欲望、思想等,以达到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观心》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见”字的辶部,右边是“心”字的忄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8画。

《观心》的来源

《观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宋·顾炎武》的著作《合纂古今诗话·文选》中。后来成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心》的繁体

《观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观心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小篆字体中,观字的底部是一个“贝”字旁,而心字的上面是“忄”部。这种古代写法在隶书、楷书中也有出现。

《观心》的例句

1. 只有通过观心,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2. 每天花一些时间观心,有助于提升自我修养。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观心修行、观心静气、观心入定。

近义词:冥想、静心、默念。

反义词:放纵、冲动、不思悔改。

别人正在浏览...

苞稂绷接崩损跸警比选畅臼朝寮澄坠陈列品愁发楮叶待尽淡朴道树度日访觅防塞跟住挂号员管押归真返璞汗颜毫颖呵罗罗豢爱黄班壶觞价码健实鸡濛警务汲冢古文来路狼牙箭老驴两广黎旦零瘁眇岁迷花名籍明争暗鬭民口南无佞险潘妃皮子青坂秋堂日月逾迈韶妙石拓十五时失性实用性斯冰四海困穷速写图桃花太阳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