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盥洗的意思、盥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盥洗的解释

[wash one's hands and face] 洗手、脸

详细解释

(1).洗手洗爵。古代仪礼形式之一,用水使手及酒器洁净,以示恭敬。《仪礼·乡射礼》:“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郑玄 注:“盥手又洗爵,致洁敬也。”《后汉书·章帝纪》:“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慙愧祗慄。” 唐 牛僧孺 《相国崔群家庙碑》:“先是,丞相 清河公 諏日卜牲致斋,盥洗朝服,立于阼阶之东。”《金史·乐志下》:“皇帝盥洗,宫县无射宫《昌寧之曲》:‘惟水之功,洁浄精微,洗爵奠斝,于德有辉。’”

(2).洗手器皿“盥”及承水器皿“洗”的并称。《金史·礼志一》:“又设皇帝洗二於卯陛下,道北,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匜在东,巾在西。”《金史·乐志上》:“ 大定 十二年制,祫禘时享有司摄事,初献盥洗,奏无射宫《肃寧之曲》。”《元史·礼乐志一》:“礼直宫先引执事者各就位,次引告官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

(3).洗手洗面;洗涤。《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及闻 述 诛,皆盥洗更视曰:‘世适平,目即清。’”《隋书·南蛮传·赤土》:“﹝王﹞先遣人送金盘,贮香花并镜镊,金合二枚,贮香油,金瓶八枚,贮香水,白叠布四条,以拟供使者盥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凡有饌食,必先盥洗,残宿不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叫老妈子燉了热水出来,让 子明 盥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盥洗"是汉语中表示清洁身体特定部位的复合动词,其内涵可从词源、语义演变及使用规范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解析 "盥"字甲骨文作双手掬水冲洗之形,《说文解字》释为"澡手也,从臼水临皿",本义指用器皿承水洗手;"洗"字从水先声,《玉篇》训作"濯足"。二字组合后,"盥洗"特指以水清洁面部、手部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明确定义为"洗手洗脸"(第497页)。

二、语义发展 该词在历时演变中呈现语义扩展:先秦典籍如《礼记·内则》记载"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的盥洗礼仪,指特定沐浴程序;至《红楼梦》第五十五回"盥洗已毕"的表述,已泛化为日常清洁行为。现代汉语中既可指具体动作(如"盥洗更衣"),也可代指相关设施(如"盥洗室")。

三、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强调该词的书面语属性(第485页),与"洗漱"构成语体差异。公共场所标识系统多采用"盥洗处"作为标准用语,如GB/T 10001.1-2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收录相关图示。在医学领域,《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将"术前盥洗"列为手部卫生标准流程。

注:来源为《汉语大字典》中华书局2010年版;来源为《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来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来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标准WS/T 367-2012。

网络扩展解释

“盥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àn xǐ(注意不读作“huàn xǐ”或“yù xǐ”),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清洁行为
    指洗手、洗脸等个人清洁活动,如《说文解字》提到“盥,澡手也”,即双手承水冲洗的动作。现代用法也包含刷牙、沐浴等(见)。

  2. 器皿并称
    古代“盥”指接水的器皿(如盆),“洗”为承水盘,合称表示洗手用具。


二、字形与演变


三、古代礼仪与文化

  1. 礼仪规范
    盥洗是古代重要礼仪,如《仪礼》记载祭祀前需“奉匜沃盥”(用匜浇水洗手),以示恭敬。

  2. 生活习俗
    《礼记》提到“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清晨即开始清洁。


四、现代用法与区别

  1. 现代场景
    现多指洗手间设施,如“盥洗室”。例句:

    “你油漆的盥洗室看起来帅呆了。”

  2. 与“浣洗”的差异

    • 盥洗:针对身体清洁(手、脸等)。
    • 浣洗:多指洗涤衣物。

五、文献引用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仪礼》《说文解字》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倡母襜衣承禀撤消初指鼎彝独出机杼分俵丰本匐伏高问官府觚不觚汗马功号灯好了疮疤忘了痛闳巨话本化鳞花朝节怙乱火具活跳跳荐陈家状羁检经承井底银瓶捐荐聚萤积雪口对苦口婆心郎官清老鱼跳波莲花落离歌峦山茅缩麊冷披星戴月千金躯前缘清时区庐扫晴娘神交十二象师心自是耍把戏说诱思综肃截他端讨喜挑脚汉土围箱工小试牛刀谢公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