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俵的意思、分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俵的解释

亦作“ 分裱 ”。分施;分给。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董 为饭以食饥者,又为糗饵与小儿辈。方罗列分俵,饥人如墙而进,不復可制。”《水浒传》第三十回:“ 施恩 又取三二十两银子,分俵与众小牢子。”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四出:“娘子,我如今唤掌家的出来,把家私尽行分裱,餘下来与你大家受用。” 茅盾 《秋收》三:“镇上的商会筹措一百五十担米交给村长去分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俵"是古汉语中的动词性词组,其核心含义为"分发、分配",常见于宋元时期的文献典籍。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由"分"(划分)与"俵"(散发)两个动词复合构成,形成强调分配过程的双动结构。

词源考证显示,"俵"字本义指按户分粮,最早见于北宋《广韵》"俵,分与也",明代《字汇》进一步解释为"分俵,犹俵散"。这种分配行为往往具有公开性、公平性特征,如《水浒传》第八回描述"将金银分俵众人",即体现群体性物资分配场景。

典型用法包含三个要素:①分配主体(官吏/首领)②分配对象(钱粮/物品)③受领群体。元代典章《通制条格》载"官降钞本,分俵诸人营运",明代《警世通言》有"将家私分俵众小厮"的用法,均符合该语法结构。

相关词组"俵分""俵散"在《水浒传》不同版本中存在异文现象,印证该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灵活性。现代方言调查显示,闽南语仍保留"分俵"的动词用法,多指食物分配行为。

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二版
  2. 《近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5年版
  3. 元杂剧《赵氏孤儿》第三折
  4.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5. 清代翟灏《通俗编·杂字》

网络扩展解释

“分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详细释义与延伸

3.词性及结构

4.相关词汇

5.注意事项

“分俵”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动词,核心含义为分配物品,常见于古典文献及方言。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考据,可参考《萍洲可谈》《水浒传》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铁树把卷包房贝货蹩脚货博陆不即布同车到山前必有路成都市澄思辍弃存思裆襦当庭旦宅彫镂动黏感兴趣广武光学士鬼蜮伎俩海漕护前加冠僭贵兼之肌隔惧惑开第轲虫连手辽荒砻厉摩揣谋龟南北合作徘回篷舟偏陲青簿顷宫碁子畎畮入伏如像删汰笘钥烧包侍教生师众鼠窜岁月峥嵘陶匠特有天崄推美味蕾稳贴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