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禀的意思、承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禀的解释

(1).禀告。《后汉书·吴汉传》:“﹝ 谢躬 ﹞裨将虏掠不相承禀, 光武 深忌之。” 宋 宗泽 《条画五事疏》:“臣欲隐忍不言,首鼠承禀。切虑事干国体,臣虽万死,奈宗庙朝廷天下根本,与数百万生灵何。”

(2).奉命。《魏书·郭祚传》:“ 祚 承禀注疏,特成勤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承禀是由"承"与"禀"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拆解为两层维度:

一、字源本义层面 "承"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奉也,受也",本指接受或承接指令。"禀"在《玉篇》中训作"受命也",原指领受天授使命。二字组合初见于汉代官制文书,特指下级官吏接受并执行上级政令的职务行为。

二、语义延伸层面 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承禀"被界定为:①接受并执行指令的行政程序,如《后汉书》"郡县承禀,务在允敕";②转达呈报的文书传递,如《资治通鉴》"承禀中书,移文诸道"。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文献,特指古代行政体系中的信息传递机制。

词义辨析方面需注意:与"禀承"存在主被动差异,"承禀"强调自上而下的受命执行过程,而"禀承"侧重自下而上的请示禀告。在《近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对此组近义词的语法特征有详细对比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承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1. 禀告
    指下级向上级或晚辈向长辈报告事务。

    • 例证:《后汉书·吴汉传》记载“裨将虏掠不相承禀”,意为部将未按程序向上级禀告掠夺行为。
    • 字义解析:“承”有接受、延续之意,“禀”指向上级陈述,组合后强调按程序传递信息。
  2. 奉命
    指接受并执行命令,带有被动承接任务的意味。

    • 例证:《魏书·郭祚传》提及“祚承禀注疏,特成勤剧”,描述郭祚奉命处理文书事务。
    • 此用法突显了“承”字中“承担”的核心含义。

补充说明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指向,若需更权威解释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澳门奥斯卡奖笔海仓蠹叱駡崇堕打压调革斗试惰侈烦恼身非罚偾起高掌远蹠哏儿更坊轰鸣虎女挟生拮抗解析式迹象沮梪撧耳揉腮局高蹐厚刻削倥怱老来子里言隆废卢胡墨册磨淬乃往闹垓垓蹑毬配置浦溆乾倔欺瞒期望七曜历泉客蘧宁扇箑事术守职私充思情摊馆探珠桃根桃叶田庐铁树推按畏震文性五狗仙人栽豆携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