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石的意思、冠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石的解释

(1).以三石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认为是将有天子兴于民间的一种祥瑞。《汉书·刘向传》:“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 孝昭帝 时,冠石立於 泰山 ,仆柳起於 上林 。而 孝宣帝 即位。”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冠山下有石自立,三石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时 襄平延里 社生大石,长丈餘,下有三小石为之足。或谓 度 曰:‘此 汉宣帝 冠石之祥。’”参阅《汉书·眭弘传》

(2).山名。今名 聪山 ,在 山东省 费县 西北。《汉书·地理志上》:“ 冠石山 , 治水 所出。”《清史稿·地理志八》:“﹝ 沂州府 费县 ﹞西北: 聪山 , 浚水 出。即《地理志》‘ 南武阳 冠石山 治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石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组合。《汉语大词典》将其基本释义解释为"顶端突出的岩石",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山巅冠石如鵝首"即为此类自然景观描述。此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另有引申义项,指代"奠定基业的核心事物",该用法源自《汉书·隗嚣传》"天命有归,将军欲守孤城,欲为冠石耶"的典故,其中冠石喻指支撑政权的重要基石。

从构词法分析,"冠"取象于古代礼冠的形制特征,本义为覆盖于顶端的重要饰物;"石"则保持其物质属性的本义,二者结合构成偏正结构复合词。这种构词方式符合《古代汉语通论》中关于器物类名词的构词规律,通过具象物体表达抽象概念。

在语义演变方面,据《汉语词源辞典》考证,该词汉代已产生政治象征义项,唐代笔记《酉阳杂俎》载"泰山冠石现,则天下安"的记载,显示其逐渐发展为祥瑞符号。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文学修辞,如茅盾《子夜》中"实业乃立国冠石"的比喻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冠石”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祥瑞之石
    指以三块石头为底座、矗立于地面的大石,古人视其为预示将有天子从民间兴起的祥瑞。这一说法源自《汉书·刘向传》中的记载:“冠石立於泰山,仆柳起於上林”,颜师古注引文献解释其象征意义()。

  2. 山名
    即今山东省费县西北的“聪山”,历史上曾被称为冠石()。

  3. 现代引申用法
    另有资料提到“冠石”作为成语,表示“在某一领域极为卓越的人”,发音为guàn shí,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与其他来源存在差异,可能属于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


历史背景补充:汉代文献中,冠石与自然异象关联,被赋予政治预言性质,例如《汉书》记载其出现与汉宣帝即位相关,反映了古人“天人感应”的思想。

别人正在浏览...

抱产本格拉寒流差发陈遵辖初心脞録鼎建低徐地域犯颜苦谏奉赠浮声切响干乞格塞鬼国石雇山好大喜功皓月千里鸿案相庄黄韲花无百日红护短火德活路家籍箕畴芥子须弥继绪菌蟪颏颔聊啾獠面满腹牢骚梅心棉大夫敏强民役内平年末破首寝阁劝创鹊浦三环五扣沈命兽灾书筒泰极而否邰弃佻然屯骑椀脱襪系无边风月乌台客挦撦闲情逸趣颉颃斜挑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