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水对的意思、流水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水对的解释

汉语对偶的一种。指上下两句意思相贯串的对偶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 严羽卿 以 刘眘虚 ‘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 刘长卿 :‘ 江 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中联以虚实对、流水对为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流水对是中国传统对联艺术中的特殊形式,又称"串对"或"走马对",其核心特征是上下联存在承接、递进或因果的逻辑关系,如同流水般连贯自然。根据《汉语大词典》定义,流水对要求"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互相连贯,不可颠倒,形同流水"。

从结构特征分析,流水对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时间承接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时间序列展现自然规律
  2. 空间转换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用地理位移形成动态画面
  3. 逻辑推演型: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因后果构成哲理表达

朱承平在《对偶辞格》中指出,流水对区别于普通对联的关键在于"意脉的不可逆性",其上下联若调换位置则语义断裂。这种特性在律诗颈联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延伸形成情感递进。

权威典籍《中国对联大典》强调,流水对的创作需遵循"形对意连"原则,既要保持字词对仗工整,又要确保语义的自然流动。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统计,唐代律诗中约18%的颔联采用流水对技法,印证了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流水对是中国古典诗词和对联中一种独特的对仗形式,其核心在于上下句意义连贯、语法逻辑紧密,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特点

流水对又称「串对」,形式上看似两句对仗,实则上下句在语义和语法上构成承接、因果、转折或假设等逻辑关系,共同表达完整含义。其特点包括:

  1. 意义连贯:上下句需按顺序解读,不可颠倒(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颠倒后逻辑断裂)。
  2. 语法依存:两句组成一个完整句子,常表现为主谓结构或条件复句(如「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3. 形式灵活:虽讲究对仗,但允许词性宽对,多见于五言诗且较少工对。

二、典型例句

  1. 递进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后句为前句实现条件,形成递进逻辑链。
  2. 时空连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通过动词链展现动态行进轨迹。
  3. 自然因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上下句形成「因毁-重生」的循环逻辑。

三、艺术价值

流水对通过打破常规对仗的平行结构,使诗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既增强语言张力(如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假设性豪情),又通过逻辑关联提升诗意密度,成为律诗创作中的高难度技巧。

更多经典案例可参考中列举的杜甫、王维等诗人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岸狱白硃砂宝穑别张一军鄙弱比岁不登岑锐嗤眩出风出格达鉴盗听雕栏玉砌二蚀伐冰之家发兆匪惟非议風文副性征关系学黄疸华首会议室囫囵阍椓货包将军柱践统假戏真做惊慙冏贰九章空实拉账梁愁隋恨犂錧挛躄鸾幢卖休弥漫摹想木化九隆呶呶唧唧遣车钳忌弃咎晴襟热卖如原以偿三回九转森壁砂锣伤愤山驴王申救双庙书簿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