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稚子。《书·康王之诰》:“无遗鞠子羞。” 孔 传:“无自荒怠,遗我稚子之羞辱。稚子, 康王 自谓也。” 晋 陆机 《思亲赋》:“忘天命之晚暮,愿鞠子之速融。” 南朝 陈 徐陵 《禅位陈王玺书》:“登承圣于復 禹 之功,树鞠子于兴 周 之业。”
“鞠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ū zǐ,其核心含义为稚子(即幼子或孩童),多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及背景补充:
基本含义
指年幼的孩子或后代,常见于古籍。例如《尚书·康王之诰》中“无遗鞠子羞”,孔传注:“稚子,康王自谓也”,表示君主自谦为“稚子”。
文学引用
字形与关联词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口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籍或历史文献时。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尚书》《陆机文集》等原典,或查阅沪江在线词典等权威来源。
鞠子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尊敬、敬礼,表示向别人表示敬意或恭敬的举动。
鞠子的部首是革部,由“鞣”组成。
鞠子一共有13个笔画。
鞠子在古代经典文献中有着多个含义。在《礼记·曲礼上》中,鞠子被用作礼节中的一种身体动作,表示恭敬和尊重。
鞠子的繁体字是鞠子。
在古代汉字中,鞠字有时以不同的写法呈现。例如:“鞠”字有时会将“革”部分换成“馬”部分 ,写作“鞫”。此外,还有一种古代写法是将“革”部首写成“頁”,写作“鞫”。
他向老师鞠了个躬,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鞠躬、鞠躬尽瘁、鞠躬尽力、鞠躬尽责。
敬礼、恭敬、致敬。
轻视、不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