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趋就正义。《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南史·檀韶传》:“ 韶 ( 檀韶 )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 道济 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
“从义”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体现。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从义”指趋就正义,即遵循道义、坚守原则的行为。这一概念强调对义务和责任的忠诚,如《荀子·子道》提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主张道义高于权威。
词义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职责或原则的坚守,例如:
“从义”强调以道义为行动准则,其内涵既包含传统忠孝观,也体现对公理的追求。如需进一步了解“从”的详细字义,可参考《说文解字》等权威文献。
从义是一个汉字词,通常表示在道义上支持或者遵守某种立场或者看法。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从”和“义”,总共有四个笔画。
“从义”中的第一个部首是“从”字,表示跟随、听从或者支持。它的拆分部首是“人”,表明它是一个与人相关的事物。第二个部首是“义”字,表示道义、正确的原则或者行为规范。它的拆分部首是“讠”,表示与言语相关。
“从义”在《说文解字》中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词目,“从”表示支持,而“义”表示道义准则。“从义”作为一个整体,意味着遵守正确的道义准则来支持或者遵守某种立场。
在繁体字中,“从”字保留了原来的形态,而“义”字变为了“義”字。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从写法上来说,一般是先写上面的“从”字,再写下面的“义”字。
1. 他从义地站在朋友的一边,支持他们的决定。
2. 这个组织一直从义于义务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
从义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汇,如“从容托物”、“从旁观前”等。
近义词:遵义、顺义、信义、允义
反义词:违义、不义、背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