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慕向 ”。思慕向往。《汉书·公孙弘传赞》:“﹝ 武帝 ﹞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羣士慕嚮,异人并出。”《北史·儒林传序》:“及定 山 东,降至尊而劳万乘,待 熊安生 以殊礼,是以天下慕嚮,文教远覃。” 宋 陈师道 《送邢居实序》:“士之从吾游者,始若慕向,继以怒辱,昔欲唾其面而今愿交,去来纷然,生固自若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 张庄简 号 定庵 , 曹宪副 时中 亦号 定庵 ,盖慕嚮 庄简 也。”
见“ 慕嚮 ”。
“慕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mù xiàng,其核心含义为思慕向往,即对某人或事物怀有倾慕、渴望接近的情感。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历史文献例证
词义延伸
“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羣士慕嚮,异人并出。” ——《汉书》
欧洲学者提到中国文化时,常流露出欣慕向往之情。
“慕向”强调一种主动的、带有敬意的心理状态,常见于历史文本,现代可通过拆分使用(如“慕名而来”“心向往之”)表达类似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北史》等典籍原文。
慕向(mù xiàng)是一个汉语词汇,多用于形容追求、向往某种人或事物的心情。它包含了“慕”和“向”两个字,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喜爱、崇敬和追求。
慕向的拆分部首为心(xīn)和⺮(zhù),其中心为四笔,⺮为四笔,总共为八笔。
慕向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刻意》一章中,引申自庄子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后来成为常用词汇。其繁体字为「慕向」。
在古时候,慕向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慕的古代字形为“戾”(lì)加上“心”(xīn)部首;向的古代字形为“申”(shēn)加上“⺮”(zhù)部首。
他慕向文学巨匠,一直努力不懈地钻研作品的精神内涵。
慕名、慕才、崇慕、追慕等。
崇拜、仰慕、尊敬。
厌恶、鄙视、轻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