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椠怀铅的意思、抱椠怀铅的详细解释
抱椠怀铅的解释
同“ 握铅抱槧 ”。 宋 沉遘 《谢两府三启》:“然且抱槧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槖,上下乎太微之廷。”亦省作“ 抱槧 ”。 宋 梅尧臣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平生好《书》《诗》,一意在抱槧。” 明 文徵明 《送卢师陈奉使紫荆关》诗:“岂若抱槧人,终年守金闺。”参见“ 握铅抱槧 ”。
词语分解
- 抱椠的解释 见“ 抱槧怀铅 ”。
- 怀铅的解释 亦作“ 怀鈆 ”。谓从事著述。 南朝 梁 沉约 《到著作省谢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乏怀铅之志,慙梦肠之术。”《梁书·徐勉传》:“ 淄上 、 淹中 之儒,连踪继轨;负笈怀鈆之彦,匪旦伊夕。” 唐
专业解析
抱椠怀铅(bào qiàn huái qiān)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形容勤于著述或校勘的治学态度。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字面释义
- 抱椠:手持书写用的木版(椠)。椠指未经书写的素木简,是古代记录文字的载体。
- 怀铅:怀揣修改文字用的铅粉笔(铅)。铅指铅粉笔,用于涂改简牍上的错字。
- 整体:随身携带书写和修改工具,比喻时刻准备记录、写作或校订文字。
二、深层含义
该成语生动刻画了学者专心著述、严谨治学的状态:
- 勤勉著述:指随时携带文具,便于灵感涌现时即刻记录或创作,体现对文字工作的专注与热忱。
- 严谨校勘:强调对文字的反复推敲与修正,怀铅以备修改,彰显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
三、典故出处
成语典出汉代扬雄事迹。据《西京杂记》载:“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扬雄(字子云)为编纂《方言》,常携带书写工具,广泛搜集各地词汇,成为勤于学术的典范。
四、现代用法
今多用于形容:
- 学者或作家笔耕不辍的钻研精神。
- 对文字工作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
- 强调实地考察与资料积累的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抱”字条目下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持椠怀铅,谓勤于写作或校勘”。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明确标注其比喻义为“形容勤于写作、著述”。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结合“椠”“铅”的器物考据,解析其文化背景。
- 《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详述扬雄典故及历代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抱椠怀铅”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详细记载,综合搜索结果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手持木简(椠)、怀揣铅粉(铅)”,均为古代书写工具,比喻勤于写作或校勘。部分文献也提到其同义词为“握铅抱椠”。
二、详细解析
-
词源与典故
- 最早可追溯至《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汉代扬雄(字子云)“常怀铅提椠”以记录方言,体现其治学态度。
- 宋代沈遘《谢两府三启》中进一步使用该词,描述文臣勤勉工作的场景:“抱椠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
-
用法与引申
- 多用于形容学者、文人对写作或校勘的专注,含褒义。例如宋人刘跂在《金石录序》中,以“抱椠怀铅”描述校勘者的辛劳。
- 需注意:个别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心胸狭窄”,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成语混淆有关,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三、相关扩展
- 近义词:握椠怀铅、笔耕不辍
- 反义词: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例:他抱椠怀铅,终成一代大家)。
四、总结
该成语核心含义为“勤于著述”,强调对文字工作的投入。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汉典或宋代文集(如沈遘、刘跂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伤人白契傍落宝饭边算镳局笔头儿操奇逐赢漕运司僝僽称伐冲劲儿辞手帱载典总禘祭飞溢风会風末焚煞刚毅皋原公餗国有制河汉江淮湟水黄孙节拍矜功自伐九龙池救提磕答寇没窥视连钱草漫灭茂迁墨法磨搅讹綳挠曲槷刖溺人陪臣国僻郡辟邪烬青女月悫愿羣疑伤恻上座山崦少偶少先队员神才铁肠石心头起喂虎割肉五经魁首物意线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