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亦泛指古今图书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以为大政。”《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赵岐 注:“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2).泛指古今图书。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 刘向 校中秘书,謁者 陈农 ,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 汉 以来,典籍之大数也。”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丛查考。”
“典籍”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典籍指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经典书籍,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著作。其核心特点是思想深刻、知识体系丰富,并被广泛认可与传承。
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中,大量先秦典籍被毁,体现了典籍在文化传承中的脆弱性与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内容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汉纪》等文献。
典籍指的是古代文化经典的书籍,是记录古人学问、思想、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著作集合。它们通常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是后人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资料。
根据汉字的构造,典籍的部首是“八”(bā),其在字典中作为检索的首要依据。典的笔画数为8画,籍的笔画数为20画。
典籍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卫灵公》:“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中的“典”指的就是经典,是怀念和追思古代有智慧、有价值的事物。而“籍”指的是书籍的集合。后来,“典籍”逐渐成为泛指古代经典书籍的称谓。
典籍的繁体字是「典輯」。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典籍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例如,古籍中的「典」字有时候会写作「奠」或「奠奠」,而「籍」字则有时会写作「藉」或「繹」。
经典之作,可谓典籍者,不仅提供了学问的源泉,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经典、文典、字典、诗典、史典、子典
文集、典藏、典谟、典故、典范
泛文学、非典型、非典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