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亦泛指古今图书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以为大政。”《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赵岐 注:“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2).泛指古今图书。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 刘向 校中秘书,謁者 陈农 ,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 汉 以来,典籍之大数也。”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丛查考。”
典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古代流传至今的重要文献著作,通常具有权威性、典范性和历史价值。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古代记载思想、文化、制度的重要书籍或文献,是研究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的基础资料。
《汉语大词典》定义:“典籍,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类著作。”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典籍即古代经典和重要文献,如《尚书》《周易》等。”
权威性
多为官方编修或学界公认的经典,如《二十四史》《永乐大典》等,代表特定时代的文化高峰。
来源:北京大学《古代汉语》教材
系统性
按内容可分为:
来源:国家图书馆《古籍分类纲要》
典籍承载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伦理观念、科技成就的原始依据。例如《天工开物》记录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本草纲目》奠定中医药学基础。
来源:中华书局《中华典籍丛谈》
作为文化遗产,典籍的数字化与保护被列入国家级工程(如“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其思想精髓仍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源泉。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综上所述,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库,其定义兼具文献实体与精神遗产双重属性,需通过学术研究与技术手段实现活态传承。
“典籍”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典籍指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经典书籍,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著作。其核心特点是思想深刻、知识体系丰富,并被广泛认可与传承。
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中,大量先秦典籍被毁,体现了典籍在文化传承中的脆弱性与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内容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汉纪》等文献。
白泉奔水抃牛剗尽晨参暮省村叟道德认识刀风定调洞漏动员令斗升二指奋裾公料过谋国戚合响红素簧蛊恍如胡笳十八拍活师絜皋诘屈磝碻镢头喀巴康隆空饭夸白旷平览试掠地缭绕令约陋民络丝虫绿茶卯金明虑民纪牡蒿蠰谿凝旷皮绳前猷琪瑰清凉国轻俗秦氏溶剂上嗣食人书筒同床异梦问疾武志香线现死现报希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