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石、矿脉、矿床露出地面的部分。为矿床存在的直接标志。《文明小史》第五三回:“这矿师不多几时,到内地来游歷过一次,带便到各处察看察看矿苗。”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得太古以前冰山、火山、沧海桑田之形势,动物、植物之同异,及矿苗之类别。” 郭小川 《昆仑行》诗之二:“好一座大山,真是无穷奥妙;这几年来,已经发现许多重要的矿苗。”
矿苗是地质学与矿业勘探领域的专业术语,指自然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或矿石迹象,通常可作为地下存在矿藏的初步标志。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地表显露特征
指矿物因风化、侵蚀或地质运动等自然作用直接裸露在地表的表现形式,如岩石裂隙中的矿脉露头、土壤中的特殊矿物碎屑、溪流底部的金属砂砾等。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矿产的露头或显示矿产存在的标志”。
地质勘探依据
地质学家通过观察矿苗的形态、分布及成分(如氧化带中的孔雀石指示铜矿,铁帽暗示硫化矿床),推断深部矿体的类型、规模和开采价值。中国地质出版社《矿床学导论》指出:“矿苗是原生矿体经表生作用改造后的直接产物,为隐伏矿勘探提供关键线索”。
矿业开发先导
历史上诸多大型矿床(如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铜铀矿)均始于矿苗发现。现代勘探中,矿苗仍是低成本靶区圈定的重要依据,但需结合地球物理/化学方法验证以避免“假矿苗”误导(如黄铁矿氧化形成的褐铁矿易被误判为金矿苗)。
同义术语:在专业文献中,“露头”(outcrop)常与矿苗互换使用,但严格而言,露头泛指所有岩层出露,矿苗特指含矿地质体出露。
权威参考来源:
“矿苗”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1. 地质学专业术语(常用含义) 指矿产自然露出地表的部分,是寻找矿藏的直接标志。该词也被称为“矿产露头”。具体包括:
2. 比喻性用法(较少见) 在特定语境中引申为“能力或水平低下的人或事物”,源自矿苗因生长环境贫瘠而矮小的特性。例如:“他虽是名校毕业,但实际工作能力如同矿苗,难当重任。”
补充说明
地质学定义是主流用法,比喻义多出现在文学或口语中。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八比碧落界踩草长江后浪催前浪禅机驰情檮戭辞呈东曦既驾钝才耳孔方儿罚愿伏兔贵达姑恕鹤軿鸿台懽娱惠司勒降低角钱解袂急怒阑胡老婢子礧硠连帙累牍淩辱里山笼纱緑暗红稀买得起满话民思墓亭念兹在兹牛旁炮熬芡实岂敢倾豁清砧讫息忍垢三豹三年之艾绳戏收口瘦马刷尾松栢条答晩志瓦檠问筶五道下次小披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