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监的意思、生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监的解释

生员与监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卷一:“ 江 南抗漕案起,制军 陶公 ,谓生监不食漕,则州县不浮收。”《黄绣球》第十六回:“乡试的生监也有好几百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监"是清代特有的历史名词,是"生员"和"监生"的合称,指具有特定功名身份但尚未获得实际官职的读书人群体。其详细解释如下:

  1. 核心定义与构成: "生监"并非单一身份,而是对通过官方考试或制度获得初步功名的两类读书人的统称:

    • 生员:俗称"秀才",是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三级科举考试后取得的初级功名。生员隶属于地方官学(府、州、县学),享有免徭役、见官不跪等特权,是科举制度的起点。来源主要依据清代科举制度文献及《辞源》等工具书对"生员"的定义。
    • 监生:指在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就读或拥有其学生身份的人。监生资格来源多样,包括:通过捐纳钱财获得(捐监)、凭借父祖功勋获得(恩监)、由地方官学选拔优秀生员入监(贡监,如岁贡、优贡等)、以及通过特定考试(如京闱副榜)获得。监生同样享有一定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来源主要依据《清史稿·选举志》及《中国历史大辞典》对"监生"的条目解释。
  2. 历史背景与职能地位:

    • 科举阶梯的中间层:生监群体构成了清代士绅阶层的基础。生员是科举正途的起点,监生身份则提供了除参加乡试(考举人)之外的另一种入仕或提升身份的途径(如可参加吏部考职或直接捐官)。
    • 地方事务参与者:生监在地方社会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常协助地方官处理公共事务,如参与教化、调解纠纷、管理地方慈善(义仓、义学)、组织团练等,是连接官府与基层社会的纽带。其影响力源于其功名身份和知识背景。来源参考清代地方志及社会史研究中对士绅阶层的论述。
    • 特权与义务:生监享有法律、赋税(如免丁粮)、礼仪上的特权。同时,他们也承担着维护地方秩序、表率乡里的道德责任。若行为不端,其功名可能被学政褫革。
  3. 现代使用与性质: "生监"一词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是清代特定政治、教育、社会制度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再用于描述现实身份,仅出现在研究清代历史、科举制度、社会结构的相关学术著作、历史文献或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中。来源基于对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状况的观察及历史专业领域的术语界定。

主要参考来源(符合原则的权威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生监”是清代科举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生监”是生员与监生的合称,指通过科举考试或捐纳获得功名的两类读书人:

二、历史背景与作用

生监群体在清代政治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

  1. 抗漕案中的角色:如《金壶浪墨》记载,江南生监曾联合抵制官府漕粮浮收,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力量。
  2. 社会影响力:生监常参与地方事务,如《黄绣球》提到乡试时生监人数达数百,反映其群体规模。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如、4)将“生监”拆解为“生活”与“监视”,但此解释缺乏文献佐证,可能为现代误读。结合清代史料,“生员与监生”是更权威的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监在科举制度中的具体职能,可参考《清史稿》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炉百年谐老豺祭禅扃迟夷传呼传信牌翠云翘打伙计宕逸达师点募蹀堶匪独飞机场丰盛甘州子棺柩贯连龟瓦归总裹胁海涛黑气和口娇怯胫衣金炉急于事功鞠域空匮快言快语匡俗济时厘妇令锡轮船盲圣茂衍冥童囊囊突突南溟辟阳之宠凄静情不自胜清帐企喻歌人造纤维僧社少勋试产世海他人逃漏犆牲铜驼街通脱木屋庑闲邑枭族西蚕斜行横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