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罣漏的意思、罣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罣漏的解释

挂漏。“挂一漏万”的缩语,谓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 李心传 ﹞又失纪 魏太武 鄴 下塔中之物,俱不免罣漏,然终不谓 哲宗 所受为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三》:“若有书有不书,又难免罣漏之讥矣。” 梁启超 《记华工禁约》:“以上所列,虽或未能具备,然罣漏亦罕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罣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à lòu,其核心含义为“遗漏、疏漏”。“罣”通“挂”,表示牵连、涉及;“漏”指缺失、不周全。两者组合后,词义侧重于因疏忽或考虑不周而导致的内容缺漏,常见于文献整理、事件叙述等语境中,例如“整理古籍时难免有罣漏之处”。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罣漏”最早见于清代考据学文献,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提及“凡言罣漏者,谓如网在纲而目有所遗”。该词结构属于联合式复合词,前后两字“罣”与“漏”在表意上形成因果关系,强调因挂一(某部分)而漏万(其他部分)的逻辑关联。

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遗漏;缺漏”,并举《文史通义》例句:“纪传之史,类例易求而大势难贯,编年之史,罣漏不免而脉络可见。”此外,《古代汉语辞典》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与“难免”“不免”等副词搭配,体现对疏失的客观陈述。在近义词系统中,“罣漏”与“纰漏”“疏失”构成同义关系,但语义侧重不同:“纰漏”强调错误本身,“罘漏”则突出遗漏过程。

需注意“罣漏”与成语“挂一漏万”存在衍生关系,后者出自唐代韩愈《南山诗》的“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通过夸张手法强化遗漏程度。这种历史语用现象印证了“罣漏”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历时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罣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à lòu,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罣漏”是成语“挂一漏万”的缩略语,表示提及的内容极少而遗漏的极多,常用于自谦或说明叙述不全面。例如在列举事物时,用此词强调可能存在的疏漏。

  2. 字形与结构

    • “罣”为上下结构,同“挂”,有“提及、牵挂”之意;
    • “漏”为左右结构,指“遗漏、缺失”。
  3. 语源背景
    源自成语“挂一漏万”(出自唐代韩愈《南山诗》),原指列举一个却遗漏上万个,后缩略为“罣漏”,表达类似含义,但更简洁。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常见于学术、文学领域。例如:“本文所述仅为个人观点,恐有罣漏,恳请指正。”

  5. 同义词扩展
    近义词包括“挂一漏万”“以偏概全”,反义词则为“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需注意,此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在特定语境或文学作品中。如需更全面的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语言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鼻子碧涟冰层避眚愊臆采头称作吃饭家伙绰灯丹宸登封草刁刁第二人风驰雨骤風起雲蒸风月无涯负摈腐竹跟缉钩沉含嗔酣醑濠堑华搆狡险鯨騫九皋即照款坎六陈陆陵卖舌邈俗母系纳货拗不过贫闲砌层怯头怯脑齐眉轻煗腃急全貌睿情润色先生三大书盛作十行诏水婔税衣燧火天蹴跳坑贴晕题咏完护乌白相捽跣跳小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