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邈俗的意思、邈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邈俗的解释

超越世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孔融 、 边让 ,文学邈俗,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悲夫,邈俗之士,不羣之人,所以比肩不遇,不可胜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邈俗”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邈”与“俗”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对世俗的超脱与疏离。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邈”本义为遥远、渺茫,引申为超越、超然;“俗”指尘世间的礼法规范或凡庸习气。因此“邈俗”可解作“远离尘世纷扰”或“超越凡俗境界”,多用于描述隐逸之士或修道者的精神追求。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晋书·隐逸传》中“邈矣先生,邈俗遗荣”的记载,印证了该词在魏晋时期即用于赞誉隐者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其近义词包括“绝俗”“离尘”,反义词则为“趋俗”“媚世”,在语义范畴中属于带有褒义色彩的书面语词汇。

现代汉语语境中,“邈俗”常作为形容词或动词使用。例如形容文人墨客“邈俗之志”时,既指其不落窠臼的艺术追求,也暗含对庸常生活态度的批判。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文学评论或哲学论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

“邈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超越世俗,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境界超脱凡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言行高尚、不沾染世俗琐事,强调精神或品格的超然性。例如,形容文人雅士追求精神自由,不受物质欲望束缚()。

  2. 出处与古籍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如:“孔融、边让,文学邈俗,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此处指两人虽文学造诣超群,却缺乏治理实务的能力()。

  3. 使用场景

    • 形容有道德修养、志向高洁的人(如隐士、文人)。
    • 描述艺术或思想境界的脱俗(如诗歌、画作风格)。
    • 古籍中亦含一定批判性,暗指超脱世俗者可能脱离实际(如《抱朴子》中的例子)()。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超凡脱俗、卓尔不群、高风亮节
    • 反义:庸俗、随波逐流、市侩
  5. 延伸解析
    该词带有古典文学色彩,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中。其内涵既包含对高尚品格的褒扬,也隐含对脱离实际的反思()。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抱朴子》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苞栎弊衣层巅称诵痴呆传令出玖大陆边缘蕃卫封资修服词缚虎根牟过逾寒菜贺禀赫尔亨途和韵虹膜怀橘汇登汇进将车角虫精铁静愿稽山子九重宫骏业锔碗儿的略陈乐民两面讨好廉洁奉公露锋马垂马号卖炭翁门户洞开庙庖默意潜逵旗氅轻賫情死秋霜三山股深长省答失俦松栢往泥里踩违旧雾鬣五日子鲜肥嚣阗下山谢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