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雀鹞的意思、雀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雀鹞的解释

即雀鹰。 宋 梅尧臣 《偶书寄苏子美》诗:“有如秋空鹰,气压城雀鷂。”参见“ 雀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雀鹞(què yà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生物学指代的复合词,由“雀”与“鹞”两个语素构成。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 词性及发音

作为名词,其标准读音为“què yào”,属偏正结构。“雀”本指小型鸣禽(如麻雀),此处引申为猎物对象;“鹞”指隼形目鹰科的中型猛禽,体现捕食特性。

2. 核心释义

指以小型鸟类为主要捕食对象的鹞属猛禽,常见于湿地、草原等开阔地带。典型代表为白尾鹞(学名:Circus cyaneus),其体长约50厘米,翼展可达1.2米,雌雄异色,飞行时呈现低空盘旋的典型捕猎姿态。

3. 词源考据

据《汉语动物命名考释》(李海霞,2005),该词最早见于明清地方志,因这类猛禽“善捕雀类”得名。古文献中常与“鹞子”“鹞鹰”等词混用,近代动物分类学兴起后成为专称。

4. 生态特征

根据《中国鸟类志》(郑光美主编,2015),雀鹞在中国属冬候鸟,11月至次年3月活动于长江中下游湿地,食物构成中雀形目鸟类占比超过60%,具有控制鼠类与害虫的生态价值。

5. 文化意涵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载其“性猛而捷”,民间视为农田护卫者。现代观鸟指南中列为湿地生态指标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无危(LC)等级。

网络扩展解释

“雀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
    指“雀鹰”,一种小型猛禽,属于隼形目,外形似鹰但体型较小,喙呈圆锥状,捕食小鸟。古时也俗称“鹞子”或“鹞鹰”。

  2. 特征

    • 体型瘦长,翅膀、足部及尾部较长,头部略似鸮类。
    • 雌雄羽色不同,常在地面筑巢。

二、发音与注音


三、文学引用

宋代梅尧臣在《偶书寄苏子美》中写道:“有如秋空鹰,气压城雀鷂。”,此处以“雀鹞”与“鹰”对比,突出其凶猛特性。


四、相关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物学分类或古籍中的详细描述,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半道儿不忍钞角迟眉钝眼崇阻楚宫腰调梅刁难貂尾东武吟封奏公心购置祼将惯例孤怯皇荂浑古睑裂简慢角槎交感神经角枕浇筑挟书吉词急脚久淹竣役鍞锵连讳剺耳蠡口龙须席麦风漫然妙气闹猛内寇宁乂迫切陈词企向瑞图射狼世数世祖授梓衰亲水职庶衍思鲈蒓抬头泰祝调弦理万民停闲头颡婉静帷幙线道相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