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卢槌的意思、骨卢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卢槌的解释

擀面杖的一种。其形有二:一、槌在中间,柄在两端,是一个整体;二、槌是一个空心木桶,套在木柄的中间。擀面时,使槌在面上滚动。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骨卢槌二十个,银二钱四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骨卢槌”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传统厨房工具中的一种擀面杖。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解释,其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一种特殊结构的擀面杖,主要用于面食制作时碾压、延展面团。其名称可能源于工具的外形或使用时的滚动动作。

二、结构特征

  1. 整体型:槌体位于中间,两端延伸出木柄,形成一体式结构。
  2. 分体空心型:槌体为空心木桶状,套在木柄中间,可灵活滚动。

三、使用方式

通过双手握住两端木柄,使中间的槌体在面团上来回滚动,实现均匀擀压。这种设计比普通擀面杖更省力,尤其适合处理较大面积的面皮。

四、历史记载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经费上》曾提到该工具,记载“骨卢槌二十个,银二钱四分”,说明其在古代厨房用具中的普及性。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更多作为方言或古语保留,相关描述多见于文献考据或传统器具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形制演变,可参考《宛署杂记》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