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疋郑的意思、疋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疋郑的解释

雅乐和 郑 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或习傖荒,不分疋 郑 ,将谓文已末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疋郑"一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特指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对《诗经》中"疋"字的注释观点。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单字释义

    • 疋 (pǐ / yǎ / shū): 此字多音多义。
      • 读pǐ 时,同"匹",意为匹配、相当、单独(如"一匹马")。在《诗经》语境下,郑玄认为某些篇章标题中的"疋"应读为此音。
      • 读yǎ 时,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部分。
      • 读shū 时,同"疏",有疏通、注解之意(此义与"疋郑"关联较小)。
    • 郑: 此处特指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集大成的经学家,其遍注群经,尤精《三礼》和《毛诗》。他的注解被称为"郑注"。
  2. "疋郑"的专指含义 "疋郑"并非一个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而是经学史和训诂学中的一个特定术语,指代郑玄对《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三篇"笙诗"标题里"疋"字的独特解释。

    • 背景: 《诗经·小雅》中有六篇有目无辞的"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毛诗》在它们的标题前都冠以"笙"字(如"笙《南陔》"),表明它们是笙乐演奏的曲目。
    • 郑玄的注解: 郑玄在笺注《毛诗》时,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毛诗》原本在《南陔》、《白华》、《华黍》这三首笙诗的标题前写的不是"笙"字,而是"疋"字(即"疋《南陔》"、"疋《白华》"、"疋《华黍》")。他进一步解释,这个"疋"字在这里应该读作"匹"(pǐ),含义是"乐"或"功"。他推测这个"疋"字是"雅"字的误写("雅"字古字形与"疋"相似),而"雅"在这里指代音乐(古代"雅乐")。
    • 核心观点: 因此,"疋郑"的核心就是指郑玄主张《小雅》中三篇笙诗标题前的字应为"疋"(读匹),并解释其含义为"乐"或"功",认为这是"雅"字之误。这个观点记录在郑玄的《毛诗笺》中。
  3. 学术意义与争议

    • 郑玄的"疋"读为"匹"、义为"乐"或"功"的解释,是他个人的训诂见解,旨在解释笙诗标题的命名缘由。
    • 这一观点在后世经学史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和争议。许多学者(如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并不认同郑玄的说法,认为《毛诗》原本就是写作"笙"而非"疋",郑玄的校改和解释缺乏充分依据。
    • 尽管如此,"疋郑"作为郑玄经学注解中的一个著名案例,仍然被记录在经学史和训诂学著作中,成为研究郑玄学术思想和汉代经学的重要材料。

"疋郑"特指东汉郑玄对《诗经·小雅》中《南陔》等三篇笙诗标题前字的独特见解,即他认为原文应为"疋"(读匹,意为乐或功),并推测是"雅"字之误。这是经学训诂史上的一个专门术语和学术观点。

网络扩展解释

“疋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ǐ zhè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内容理解: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指“雅乐”与“郑声”的对比,引申为文章的雅俗、优劣之分。其中:

    • 疋(pǐ):古同“雅”,即雅乐(正统、高雅的音乐或文学)。
    • 郑(zhèng):指“郑声”,原为春秋时期郑国的民间音乐,后多被儒家视为淫靡俗乐,象征低俗的文学或艺术。
  2. 文化背景
    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文学艺术雅俗分野的评判标准,常用于文论中。例如清代学者王闿运在《八代文粹》序中批评时人“不分疋郑”,即指混淆雅俗优劣。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强调对作品格调高下的鉴别。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分析古典文论时仍具参考价值。

扩展补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尔雅》(又名《尔疋》)等训诂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闇薄败服宝相花辨异布散柴市常情绰经虫蚀鸟步赐田从此点看典理递步哨锻鑪反证法该总干打哄庚兄过台澣海号啕大哭画榜骄騧骄邪径流金鱼几种绢绸垦田枯雪拉大旗作虎皮琅函联邦栗阶龙阙律体勉彊貊謡木下三郎难不成孽鸟猊坐奴隶主义牌额袍襕贫穷起伏穷家富路时针手罩儵怳帑屋讨伐鞉牢桃溪头肚忘迹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