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豁达,开朗通达。 明 宋濂 《元故国子祭酒孔公神道碑》:“公少廓达通敏,日诵千餘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 侃 闻,略不介怀。世但知忠勇絶人,至风流廓达,鲜知者。”
“廓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词源与内涵
源自《论语·学而篇》中的“君子坦荡荡”,本义指君子的胸怀宽广、坦荡无拘,后引申为对学识、思想的全面认知和深刻理解。
例如明代宋濂在《元故国子祭酒孔公神道碑》中描述人物“少廓达通敏”,即突出其年少时便兼具通达与聪慧。
性格特质
强调性格上的豁达与包容,如明代胡应麟评价人物“风流廓达”,既赞其勇武,也彰其开阔的胸襟。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辞书。
廓达(kuò dá)是一个汉字,包含了两个部首:广和达,廓的拼音是kuò,达的拼音是dá。
廓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廓的原义是指广大的意思,广字在古代是用来表示地域广阔的意象。达的原义是指通达,讲究主导贯通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廓达的写法是曠達。
在古代,廓达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些许差异。廓的左边是广字旁,右边则是穴字底部,表示地域广大。达的左边是一横,似乎代表着主导之意。
1. 公司希望廓达市场,走向全球。
2. 他加入了一个国际性的研究项目,为了廓达学术界。
3. 这个新的交通规划将会廓达各个城市之间的连接。
组词:上传、通过、道达、普达、期达。
近义词:通达、贯通、畅达。
反义词:阻塞、封闭、难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