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矛盾论的意思、矛盾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矛盾论的解释

6*6*东作于1937年8月。编入《毛6*6*东选集》第1卷。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革命的教训,提出并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指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该书是毛6*6*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矛盾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与哲学内涵两个维度解析:


一、汉语本义溯源

“矛盾”一词源于《韩非子·难一》寓言:楚人卖盾称“物莫能陷”,卖矛称“物无不陷”,被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则无言以对。其本义指:

  1. 逻辑互斥:两种陈述或事物不能同时成立(如“自相矛盾”);
  2. 对立冲突:双方利益或观点不可调和(如“阶级矛盾”)。

二、哲学概念深化(毛泽东《矛盾论》)

毛泽东在1937年《矛盾论》中赋予“矛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内涵:

  1.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即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双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推动事物运动发展。

  2. 普遍性与特殊性
    •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如自然界生灭、社会阶级斗争);
    • 特殊性:不同矛盾需具体分析(如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决定“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3.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中,需抓住支配全局的主要矛盾(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


三、实践方法论

毛泽东提出解决矛盾的实践原则:


权威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矛盾论》. 193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 李达. 《社会学大纲》. 1937. 武汉大学出版社(解析矛盾辩证法的学术经典)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矛盾”词条哲学释义)

(注:部分书籍来源因无官方电子版链接,保留出版信息供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8月发表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系统阐述了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的普遍性,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其核心内涵的详细解释:


一、矛盾的定义


二、核心观点

  1.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例如: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社会的阶级斗争)。

  2.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性质,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矛盾特点不同,决定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3.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中起支配作用,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但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如阶级矛盾在特定时期可能上升)。
  4.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双方中,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性质),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5.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 同一性:对立面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战争与和平)。
    • 斗争性:对立面始终存在排斥、对抗,推动量变到质变。

三、实践意义


四、历史影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分析或原文论述,可参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矛盾论》原文,或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进行拓展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之地案扤拨灭抄白呾逹代漏龙笛竹伏窜高襟隔碍拱极冠裳归理洪朗滑杆画疆墨守缓歌皇子陂诙谈浑脱囊简允较少诫防谲权居然开河狂逸奎蹄毛草瞀妄弥永目不给赏内奸排驾蓬蓬颇邪千依百顺搝揭三宫六院商借赦除甚底神和子石狮子寿康霜害霜绡宿恶痛悔前非退坡猥鄙吴富体洿宫五泄霞楼鲜楚香室絃索先祖泄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