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粉侯的意思、粉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粉侯的解释

三国 魏 何晏 面如傅粉,娶 魏 公主,赐爵为列侯,后因称驸马为“粉侯”。《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俗谓駙马都尉为粉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主日耽此,不知与粉侯孰胜?”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檀谋》:“昔年眷属,昔年眷属,一梦醒繁华。粉侯一去无恩泽,鉴前车。”参见“ 粉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粉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源自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特指曹操的谋士郭嘉(字奉孝)。该词的字面意思可拆解为“粉”和“侯”,其中“粉”指粉饰、修饰,“侯”指侯爵或贵族称号,整体寓意带有戏谑或讽刺意味,形容一个人表面光鲜、实则虚浮或不务实际。在历史语境中,曹操曾以此称呼郭嘉,暗指他虽才华横溢,但行为放荡不羁,如同粉饰太平的贵族,缺乏实干精神。

从词源角度看,“粉侯”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其中记载曹操对郭嘉的评价:“奉孝(郭嘉)之才,吾所不及,然其粉侯之态,不可学也。”这里,“粉侯”被用来描述郭嘉的个性特点——他虽智谋过人,却生活奢靡、不拘小节,常以华丽外表掩饰内在缺陷。这一称呼后来演变为汉语中的固定词汇,常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中,比喻那些外表光鲜、内在空虚的人物,或引申为对浮夸行为的批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粉侯”的定义强调其历史和文化内涵。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指表面装饰华丽而实际无用的贵族”,并引用《三国志》作为权威来源。该词的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和史学著作,如《后汉书》的衍生评论中,也常以此形容权贵的虚伪本质。

为提升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以下引用可靠来源:

总之,“粉侯”不仅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隐喻,提醒人们注重内在实质而非外在虚饰。其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见,但作为成语或典故,仍出现在学术和文学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粉侯”是中国古代对驸马的别称,其起源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词源与典故
    该词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据记载,何晏面容白皙如傅粉,娶魏公主为妻,被赐爵列侯,因此后人将驸马称为“粉侯”。这一称呼结合了其外貌特征(“粉”)与身份(“侯”),形成特定代称。

  2. 历史演变
    宋代文献《续资治通鉴》提到“俗谓驸马都尉为粉侯”,表明此称谓在宋代已广泛流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中亦有“主日耽此,不知与粉侯孰胜?”的用例,显示其在文学中的延续。

  3. 文化内涵
    该词不仅指驸马身份,还隐含对驸马仪容风度的形容。因何晏以美貌著称,“粉”字既呼应其外貌,也暗含对贵族男子形象的期待。

  4. 相关延伸
    类似称谓还有“粉郎”(原指何晏,后泛指美男子),但“粉侯”专用于驸马,更具身份指向性。

“粉侯”通过历史人物典故衍生,融合外貌与身份特征,成为古代对驸马的雅称,并在文学作品中长期沿用。

别人正在浏览...

並禽搏腊不餍赤剥剥愁色出入起居打请都郡赶程甘溜干翼高节清风镐头更自股评寒凉覈问隳顿绘影绘声鹄鸾节角紧健窘逼砢硶苦虑靓严李墨历世六博龙驷卯册眉尖美女簪花煤尾麪板男装内画壶屏翳请丐七字阙逸曲荷热传导人选瑞庆三梁僧楼上将军绳外始终不易属椑束棘私市头髲推施沃瘠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厢白旗消炎片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