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坛山刻的意思、坛山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坛山刻的解释

指 坛山 刻石。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坛山刻,又称“坛山刻石”或“吉日癸巳刻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西周石刻文字遗存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与书法价值。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坛山刻”指刻于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世纪)的摩崖石刻,原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坛山(今已不存)。石刻内容为四字篆书“吉日癸巳”,相传为周穆王北征犬戎时所刻,记载了出行的吉日干支。该石刻以古朴的篆书体镌刻于天然石壁,是研究西周文字形态与书法演变的关键实物。

二、历史记载与学术价值

  1. 最早著录:北宋欧阳修《集古录》首次记载此刻石,称其“字画高古”,并收录于卷一(参考:《集古录跋尾·卷一》)。
  2. 地理考据:南宋赵明诚《金石录》考证其位于“赞皇县坛山”,并指出“癸巳”为干支纪日(参考:《金石录·卷十三》)。
  3. 真伪争议:清代王昶《金石萃编》认为原石早佚,现存为宋代摹刻;现代学者容庚则通过字体比对,确认其篆法符合西周金文特征(参考:《金石萃编·卷二》《商周彝器通考》)。

三、文化意义

四、现存状况

原石于宋代已佚,现存河北赞皇县所藏为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李中祐摹刻碑本,碑文保留原篆风格,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参考:《赞皇县志·文物卷》)。

注:因石刻年代久远且原物不存,部分细节存在学术争议,但作为西周文字遗存的地位为学界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坛山刻”的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分两方面理解,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作为成语的释义

根据《诗经》典故及文学表达:

  1. 基本含义
    形容文辞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多用于赞美文学作品或演讲辞章的磅礴气势。

  2. 构成解析

    • 坛:古代祭祀用的大型礼器,象征庄重
    • 山:比喻高大雄伟
    • 刻:雕刻,引申为文字的精湛表现
  3. 典故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坛之狱》中“坛山之状,言刻其文”,原指坛山形态如雕刻文字般雄伟,后衍生成语。

二、作为石刻文物的释义

根据考古发现及权威文献:

  1. 实物指代
    特指现存于河北赞皇县的西周摩崖石刻,刻有“吉日癸巳”四篆字,相传为周穆王(公元前10世纪)北征犬戎获胜后所刻。

  2. 历史地位

    •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之一,比石鼓文早400余年,被称作“中华第一刻石”
    • 原石已佚,现存南宋重刻本,藏于嶂石岩槐泉寺
  3. 文物价值
    兼具书法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篆书笔力遒劲,记载了西周军事活动,是赞皇县重要文化名片。

三、两种含义的关联性

宋代文人(如王安石诗句“谁珍坛山刻”)将石刻的雄伟字形与文学气势结合,使“坛山刻”从具象石刻衍生出抽象成语,形成一词双义现象。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代对象。

注:若需查看石刻原貌或详细考古报告,可参考河北赞皇县文物部门公布的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暧廼案牍之劳安柔奔迫踩软索长鬣公赤彪仪同憧扰绸厚川水聪明绝世遁路分财封额風霾封戎钢炭功德天工龄构兴交臂相失辑合禁生紧贴九符救活九品莲台咎由自取拘提夸脱连屐黎伯临别赠语临渴穿井埋伏蛮歌满目凝庄派式雀子奇想天开人模狗样儿散射笙磬释泪寿岳水珠熟闻私家素飧贪盗桃腮踏踵危蹇韦衣项目闲日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