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时机,立刻判决。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国家设官分职,秩有大小,权亦有等差:斩绞者奏请定夺,军流决於臬司,徒决於府,枷杖决於县,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当机立决,必待报而后施行。”
“当机立断”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指在紧要关头或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和决定,毫不迟疑。强调处理事情时抓住时机、行动敏捷。
指“面对关键时机”,源自佛教禅宗“当机立断”的机锋概念,后引申为“把握紧要关头”。
“立”即立即,“决”指决断,合指“立刻做出决定”。
定义为:“形容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67页)
指出其语源可追溯至禅宗公案,后广泛用于形容处事果断。
(来源:刘洁修编著,中华书局,2003年,第321页)
释义为:“抓住时机,立刻决断。”并强调其用于“形容决策迅速、行动果敢”。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2卷第148页)
例句:
面对突发危机,总经理当机立断,避免了公司重大损失。
该成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对“决断力”的推崇,如《周易》强调“君子见机而作”,儒家思想亦重视“敏于事而慎于言”,均与“当机立断”的价值观相契合。
(注: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链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读者可查阅实体书或通过正规学术数据库检索。)
根据您的查询,“当机立决”可能是成语“当机立断”的误写。以下为详细解释:
含义:指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决断,毫不犹豫。
出处:源自汉代陈琳《答东阿王笺》中的“拂钟无声,应机立断”,后演变为现代用法。
用法:多用于形容处理紧急或复杂问题时果断的态度,含褒义。
示例:
面对突发危机,领导者需当机立断,避免延误时机。
若用户确指“当机立决”,需注意:
百喙难辞百伶百俐罢劵邦家报子被辞辩惠表征碧云霞比至棰朴矗削代沟噉饭地倒帐喋聒独脚五通恩勤法星非长是短風樂風派风奇甫田赶逐顾惮过旅过目不忘会费羁寒精银襟尚寄押倦惮距闭军师莲经灵敏理性落月屋梁毛羽零落冥路劘逼目录鸟穷则啄前阀千秋万古青岑轻重倒置棋射七字谱诎身深衣湿风士为知己者死死说活说韡曅乌鰂墨象山学派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