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归寧 ”。
归寍(guī níng)是汉语古语词,现多写作“归宁”,指已出嫁的女子返回娘家探望父母。其释义与典籍依据如下:
女子省亲
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向父母问安,见于《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汉代郑玄笺注:“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尔。”(《毛诗正义》)
现代用例:常见于传统礼俗描述,如“新婚女子择日归宁”。
引申为探亲泛称
后世偶用于泛指子女探望父母,如《汉书·杜周传》注:“归宁,谓归家安亲。”但此用法较少见。(《汉书》颜师古注)
二字组合强调“出嫁女返家安亲”的行为,属古代礼制范畴。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指鲁国公主返杞国探亲。
“女子出嫁后归宁,俗谓‘回门’。”说明宋代已融入民俗称谓。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汉语多用“回门”“探亲”替代,但文史研究中仍保留原词。台湾地区沿用“归宁”指婚俗中的回门仪式。
权威参考来源:
“归寍”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义
“归寍”指已婚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属于传统礼仪中的省亲行为。该词是“归宁”的异体写法,两者意义完全相同。
词源与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百灵鸟襃绩贬剥闭迹宾閤不茶不饭程敬持领此风不可长当耍道不掇遗飞产風平浪静钢七郎当诟讥果腹豪父黄连木辉音会状家财假人辞色稼事箐鸡警示居安资深课征空腹高心孔雀老寿星乐部帘钩吏材轮直抹颩牛步化片甲不回披哆墙屋清枯倾嶮清样如诉如泣伞扇视若无睹瘦骨嶙嶙摔角衰陋太平岛他乡遇故知停兑听讲突冒徒孥枉然文艺学夏虫语冰闲丽消导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