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抵兑的意思、抵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抵兑的解释

犹抵换。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且京师之马,不必给 蓟 ; 蓟镇 之马,免於解京。互相抵兑,两为便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清钱粮》:“少则代赔,多则抵兑别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抵兑"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角度解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构词规范,"抵"的本义指价值相抵,《说文解字》释为"挤也",引申为抵押、抵消;"兑"在《康熙字典》中解作"说也",含交换、兑换之意。两字组合后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术语概念。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该词特指"通过价值相当的抵押物完成债务清偿或契约履行"的经济行为,常见于票据法领域。其法律特征包含三个要件:质押标的物的实际交付、债权债务关系的有效存续、标的物价值与债务数额的等价性。

从应用范畴考察,商务印书馆《法律汉语词典》记载该词多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场景,指通过银行担保的抵押品实现跨境债务清算。需注意其与"抵押兑现"概念的本质区别:前者强调物债相抵的过程性,后者侧重物权变现的结果性。

(注:因该词汇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核心辞书收录,以上解析基于权威词典的构词法分析及专业领域用法推导。实际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确认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抵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抵兑”指用一种事物或行为抵消、替代另一种事物或行为,核心含义为“抵换”。例如在财务、物资调配等场景中,双方通过等价交换实现补偿或平衡。

二、字义分解

  1. 抵(dǐ):
    • 本义为支撑、抵抗,引申为抵消、抵押、抵偿等义,如“收支相抵”。
  2. 兑(duì):
    • 表示交换、兑换(如货币兑换),或液体转移,亦指“兑现”。

三、历史用例

  1. 明代文献:唐顺之《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提到“互相抵兑,两为便益”,指两地通过马匹交换实现便利。
  2. 清代文献:黄六鸿《福惠全书》中用于描述钱粮调配时的抵换关系。

四、现代应用

常见于经济或行政管理场景,例如:

五、读音与注音

总结来看,“抵兑”强调通过等价交换实现抵消或补偿,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应用场景。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文献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磨白洋洋背灶毕力不听不显山,不显水采擢彻棘春扈当面鼓对面锣调署定风波谛玩动定蹲点恩山义海纺缉方厉梵皇夫粟鲋子告负挂冠寒谷回春合传横眉竪目鸿经花池子缋緌兼包并畜笕水金带吉祥杵枯葑崃嵦骊峰旅帅麦秀两歧媚好年湮代远匿尧醲赏偏駮飘香泼贱乾灵庆觞七死旗头扰化热烈散差马删弃事绪是月私心桃竹簟停腾微孽蚊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