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断的意思、禁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断的解释

(1).禁止,使不再发生;禁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又诸巫覡假称神鬼,妄説吉凶,及委巷诸非坟典所载者,严加禁断。”《南史·陈纪上·世祖文皇帝》:“詔非兵器及国容所须,金银珠玉衣服杂玩,悉皆禁断。”

(2).谓阻隔(交通)。《三国志·吴志·孙霸传》:“顷之, 和 霸 不穆之声闻於 权 耳, 权 禁断往来,假以精学。”《宋书·百官志上》:“ 汉 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僕、丞、郎,皆辟车豫相回避,臺官过,乃得去。今尚书官上朝及下,禁断行人,犹其制也。”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翠屏魂梦莫相寻,禁断六街清夜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断"是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三重维度:禁止性、强制性和伦理性。从汉语构词法分析,"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祭祀场所的边界禁忌,《说文解字》释为"吉凶之忌也",后引申为法律或道德层面的限制;"断"字金文象形为以刀截丝,强调行为的决绝性,《玉篇》训作"截也"。两字结合形成具有特殊语义张力的概念。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主要承载以下语义特征:

  1. 律令禁止:指通过法典条文明确禁止的行为,如《刑法》第236条对特定性行为的禁止,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
  2. 道德禁忌:涉及宗族规范或社会公序良俗,如近亲婚姻在《婚姻登记条例》中的限制性规定
  3. 心理压制:心理学范畴指代被超我机制抑制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论述的欲望压制机制即属此类

词义演变呈现历时性特征:先秦文献多指祭祀禁忌(《礼记·曲礼》),汉唐时期扩展至皇权禁令(《唐律疏议》),宋明理学赋予其道德自律内涵(《朱子语类》),现代语义则涵盖法律、心理等多重维度。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被禁止或应当断绝的事物",准确概括了该词的现代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禁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可结合以下维度理解: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含义
    指“禁止、断绝”,即通过强制手段使某种行为或事物不再发生。例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禁断淫祀”,即指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活动。

  2. 日语借词延伸
    源自日语“きんだん”,原指“绝对断绝或禁止的事物”,后常用于形容违背伦理道德的关系,如兄妹恋、师生恋、婚外恋等。


二、伦理道德中的应用

  1. 不伦之恋的象征
    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禁断”常代指被社会伦理排斥的禁忌情感,例如日本漫画《禁断 秘密花园》即以此为主题。

  2. 文化隐喻
    可象征“禁果”(如《圣经》中的智慧果),代表充满诱惑但被禁止追求的事物。


三、医学领域专用术语

禁断症状(戒断反应)
指长期依赖药物、酒精等物质的人群突然停止使用后,身体出现的痛苦反应,如颤抖、焦虑等。


四、古代汉语中的具体用例

  1. 社会治理
    如《南史·陈纪》记载“金银珠玉衣服杂玩,悉皆禁断”,指通过政令限制奢侈行为。

  2. 交通管制
    《三国志·吴志·孙霸传》提到“禁断往来”,指阻隔特定区域的人员流动。


“禁断”的核心含义围绕“禁止”展开,但具体指向因语境差异较大:

需注意避免混淆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北镇常日产马朝酲巢南晨露当州叨揽倒褪弟窰独鹤鸡羣饵敌发号访世饭厅伏尸浮移公衮蒿子和展鹘饼稽拜僸佅兜离就医叩心老蚌珠胎量蠲离殿别寝李飞将凛若秋霜马鞯没功夫盟心名誉扫地麋舌内眷牵牵搭搭上梢商誉上柱国省睡射杀时范噬脐无及师生私僮特殊环境天闉跳舞踢毬枉长白大望杏危害衔愤消鍊消息灵通夏社下市下学协私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