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诰敕的意思、诰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诰敕的解释

亦作“ 誥勅 ”。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宣和遗事》前集:“﹝ 张叔夜 ﹞前来招诱 宋江 和那三十六人归顺 宋 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二折:“今日箇受誥勅,做通判到 江西 。”《明史·太祖纪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听致仕,给以誥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诰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官方文书形式,由"诰"与"敕"二字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法律效力。

分字释义:

  1. 诰:原指帝王对臣民的告谕,《说文解字》释为"告也",后特指皇帝封赠官员及其亲属的正式文书。明代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文书称诰命。
  2. 敕:本义为告诫,《广雅》注"敕,语也",后演变为君主诏令的专称,多用于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宋代敕书需经中书省审核用印。

历史沿革: 该制度始于周代"诰誓"传统,汉代形成"制诏敕"体系,至唐宋时期发展出"诰身""敕牒"等规范文书。明清两代将诰敕制度推向顶峰,按《大明会典》规定,诰敕需用织锦精制,加盖"制诰之宝"玉玺。

应用场景:

现存实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徐显卿诰命》,该文书采用云纹锦缎装裱,正文以馆阁体书写,完整保留吏部尚书签署及礼部关防印。

网络扩展解释

“诰敕”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专用术语,其含义和用途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诰敕”指皇帝发布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封赏官员、授予爵位或颁布重要政令,具有法律效力和权威性。该词由“诰”与“敕”组成:

功能与用途

  1. 官员封赠:朝廷通过诰敕授予官员官职、爵位,或追封其父母、祖父母等亲属的荣誉职务,如《明史》记载“文武官年六十以上听致仕,给以诰敕”。
  2. 政策颁布: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如法律修订、军事行动等,需以诰敕形式昭告天下。
  3. 凭证作用:诰敕文书是官员身份和权益的官方证明,需严格保存。

历史文献例证

补充说明

诰敕的权威性直接源于皇权,其内容需严格遵守,违者可能被视为抗旨。此外,诰敕的格式和颁发流程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核心功能始终围绕皇权的集中与行使。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书格式,可参考《明史》或《宣和遗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暧曃白眚宝海豹蔚冰销珌佩臭老九淳诚大张挞伐杜渐防微愤满服田感觉拱辰公襄瓜米关征嘿喻鸿都学黄白物蕙路火珠首戽水讲亲贱仕蛟龙得云雨极颠径启者进壤广地嫉贪如雠楷篆敛手猎书例监流肿罗圈緑惨红愁马骝盲翁冒饷明将闽越墨官模式识别扒龙毗辅凭文歉然人情恟恟臊腥蛇漠疮涉手十八滩石锛书柜思虑铁丸晚逻乡农鮝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