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寮采 ”。1.官舍。引申为官的代称。《文选·张华<答何劭>诗》:“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园庐。” 吕向 注:“同寮寀,同官也。”
(2).指僚属或同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孝元 初出 会稽 ,精选寮寀。”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府庭颯而变色,寮采惨而相惊。”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那寮寀的礼不周,这子弟的心自省,也须知桑梓人恭敬,甚的是遗后见君情。” 清 黄宗羲 《赵州李公救灾记》:“﹝ 李公 ﹞噬臂出血,书衣为章,以告寮采,其能将伯之助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应声蓝面鬼》:“公思《易》能驱邪魅,即为讲《易》之乾卦,鬼犹应声,惟至‘地道光也’句,鬼忽不见,公亦掩卷就寝,尝举以告寮寀,莫测所谓。”
“寮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官舍的代称
原指官员办公或居住的房舍,后引申为官职或官位的代称。例如《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中“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园庐”,吕向注:“同寮寀,同官也。”
僚属或同僚
指同一官署的官员或共事者。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提到:“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唐代杨炯的祭文中也写道:“寮采惨而相惊。”
出处 | 例句或释义 |
---|---|
《颜氏家训》 | 描述官员选拔:“精选寮寀” |
唐代杨炯祭文 | 指同僚间情感:“寮采惨而相惊” |
明代梅鼎祚《昆仑奴》 | 提及官员礼仪:“寮寀的礼不周”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官署”或“同僚”的指向。
《寮寀》这个词是指寺庙,也可以指僧尼。寺庙是用来供奉佛教神像、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僧尼则是修行佛法的人。
《寮寀》这个词的部首有两个,左边的是“宀”部,表示与房屋有关的意义;右边的是“里”部,表示与内部有关的意义。
《寮寀》这个词共有12个笔画。
《寮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用于描述宫殿或寺庙内的房屋,后来演变为指寺庙。
在繁体字中, 《寮寀》被写作《寮蔡》。
在古代汉字中,《寮寀》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其写作“邏蔡”,表示寺庙。
1. 他经常去寺庙里烧香拜佛。
2. 寺庙里的僧侣们净心修行。
组词:寺庙、庙宇、佛堂、庙会、僧...
近义词:庙、宫、祠、塔
反义词:俗庙、世俗
败兴而归百子图剥剽雹凸柸珓闭门埽轨诐谒仓海茶炊杈儿察言醇醨澹泊打铺登高去梯蹀躞独酌謡腭裂房匳风旛孤野涵星研好容易褐宽博合头哄笑后半生阛肆昏邓邓尖瓣教会学校竞技金罍糺军空日梁虹蔫头蔫脑浓眉大眼剽疾潎洌蜣蜋钱龙奇耻大辱请福青阴囷廪趋时附势入谷砂袋山越魫冠世利素绢头地突嵂望燎芜梗无知贤材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