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邸的意思、国邸的详细解释
国邸的解释
汉 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汉书·毌将隆传》:“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 定陶王 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元后传》:“其后天子疾益有瘳, 共王 因留国邸,旦夕侍上。”
词语分解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 邸的解释 邸 ǐ 高级官员的住所(现多用于外交场合):官邸。府邸。私邸。 旅舍:客邸。邸店。 停:邸车。 屏风。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国邸"是汉代诸侯王在京城设立的住所,主要用于朝觐天子时居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国邸(guó dǐ)是汉代诸侯王为履行朝觐礼仪而在都城长安(今西安)设立的固定居所。其功能类似诸侯在京城的行馆,既体现中央集权制度下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也便于处理政务往来。
历史背景与用途
- 朝觐功能:汉代诸侯需定期进京朝见皇帝,国邸作为临时住所,兼具礼仪性和政治性。
- 文献例证:《汉书·毌将隆传》记载,定陶王曾被要求居留国邸以“填万方”,《元后传》提到共王因侍疾天子而留驻国邸。
- 建筑性质:属于官邸范畴,与普通旅舍(如“旅邸”)不同,专供王室成员使用。
字义扩展
- “国”指国家或象征国家的属性,“邸”原指高级官员住所,后衍生出驿站、行馆等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汉代典章制度中的具体作用,可参考《汉书》相关篇章或汉代礼制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