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蠖的意思、龙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蠖的解释

(1).《易·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蠖”指屈伸。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栖巖君灭寂,处世余龙蠖。”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岁晏戒霜露,我道惟龙蠖。”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径。 唐 阎防 《宿岸道人精舍》诗:“愿言捨尘事,所趣非龙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典籍溯源进行解释:

一、本义解析

“龙”象征刚健腾跃、显达尊贵;“蠖”指尺蠖(一种昆虫),其行动时身体先屈后伸,故引申为“屈曲、隐伏”之意。二字组合形成对立统一的意象,比喻能屈能伸、进退有度的处世智慧。

二、典故溯源

该词核心义项源自《周易·系辞下》的哲学思想:

“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古人以“龙”代“龙蛇”,与“蠖”并提,强调顺应时势的生存策略——暂时的屈伏(如蠖屈、龙蛰)是为长远伸展积蓄力量。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处世之道

    指审时度势的智慧,如《后汉书·崔骃传》载:“君子通变,各审所履……龙蠖屈伸,与时消息”,主张根据时局调整行为尺度。

  2. 仕隐抉择

    古代文人常以“龙蠖”隐喻仕途进退,如唐代骆宾王《萤火赋》以“处幽不昧,居照斯晦”呼应屈伸之理,暗含宦海沉浮的辩证观。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3卷,第128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蠖”字条及典故用例。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蠖”释义引《周易》例证。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依据学术规范标注纸质权威辞书版本,确保释义来源可考。)

网络扩展解释

“龙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核心含义 该词源自《周易·系辞下》的“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原指屈伸之道,既包含尺蠖(一种昆虫)收缩身体以蓄力伸展的物理动作,也暗喻龙蛇冬眠蛰伏以保全生命的生存智慧。

二、引申含义

  1. 处世哲学
    指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生存策略。如南朝谢灵运在《富春渚》中用“外物徒龙蠖”表达超脱外物束缚的心境,唐代李白《金门答苏秀才》的“处世余龙蠖”则暗含对进退之道的感慨。

  2. 路径选择
    部分语境中隐含“通过暂时屈从达成目的”或“走捷径”的意味,如明代陈子龙《吴兴道中》以“我道惟龙蠖”暗喻特定境遇下的权变选择。

三、使用特点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诗文或哲理性论述,常与隐逸、仕途沉浮等主题关联,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熬煎板正鬓顔不错材薄质衰掺落粹夷黨權点明东搜冻雪豆花返素匪僻坟土负期副尉昏烦酱蒙检擿交鸣焦萧谨独斤斤几许堪岩课诗羸骸垒球鲁顿马架椅马价银子氂缨铭记不忘披帙弃剑热切软火三薰三沐三医色身上下牲镬视流时宪法时移世易侍枕收住説笑话缩版汰黜韬瑕条三窝四铁轮擿裂推擢危悬诬劾乌金纸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