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觏止的意思、觏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觏止的解释

相遇。语出《诗·召南·草虫》:“亦既覯止,我心则降。” 毛 传:“止,辞也。覯,遇。” 唐 沉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序:“ 佺期 承恩北归,中途覯止,访及故旧。” 清 袁枚 《新齐谐·麒麟喊冤》:“夫君外出,妾等心忧。‘亦既覯止,我心则降’,言既见而心安,此人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觏止(gòu zhǐ)是汉语中的一个文言词汇,具有特定的典雅含义,主要表示“相遇”或“幸会”,常用于表达对会面的欣喜与敬意。以下从释义、字源、用法及典籍引用角度详细阐释:


一、释义与核心含义

  1. 基本释义

    “觏止”指相遇、会面,强调不期而遇或难得的相见,隐含对此次会面的珍视与欣喜之情。例如:

    “今日得见先生,实乃觏止之幸。”

    (《汉语大词典》)

  2. 情感色彩

    该词带有明显的庄重与谦敬意味,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表达对相见对象的尊重与荣幸之感。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三、典籍与权威用例

  1. 《诗经》经典出处

    “觏止”最早见于《诗经·召南·草虫》: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郑玄笺注:“既见君子,与其相遇,我心始安。”此处的“觏止”即指与君子相遇,蕴含欣喜与慰藉之情 。

  2. 后世文献沿用

    • 唐代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觏止之期,渺然未日。”
    • 清代黄宗羲《陈夔献墓志铭》:“觏止之欢,如平生故。”

      (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四、现代使用场景

“觏止”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仿古文体、学术著作或特定礼仪场景(如书法题赠、传统书信),用以表达对会面的高度敬意。例如:

“学术论坛得聆高论,实为觏止之缘。”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在线查阅入口(需订阅)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官方介绍页

  3. 《诗经译注》(周振甫注,中华书局)

    出版社链接

(注:因“觏止”为生僻文言词,部分在线词典未单独收录,建议优先参考纸质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觏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含义
    “觏止”意为相遇、相见,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该词由“觏”(gòu,遇见)和“止”(虚词,无实义)组成,语出《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描述女子与丈夫相遇后心绪平复的情景。

  2. 文学引用与用法
    唐代蒋防在《霍小玉传》中写道:“虽乏文藻,心尝乐贤。仰公声华,常思觏止”,表达对贤者的仰慕与渴望相见之意。清代袁枚《新齐谐·麒麟喊冤》亦有类似用法,强调“既见而心安”的情感。

  3. 结构解析
    “觏”为动词,表“遇见”;“止”为句末助词,起加强语气作用,无实际意义。类似结构在古汉语中常见,如“既见止”“亦既见止”等。

  4. 近义与相关词汇
    与“觏止”相关的成语包括“规行矩止”“举止泰然”等(多含“止”字,但语义关联较弱)。其近义词可参考“邂逅”“相逢”等表相遇的词汇。

  5. 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仿古文体。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使用“相遇”“相见”等更通俗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傍照包干草棘恻恻趁热打铁充盛垂世瑽瑽厎豫断葘短祚顿递司独异于人二辰高材生獦獠行业横索狠声黄涨昏暝火钵假情精腆迥隔就理骏茂皲手茧足苛重刳削理剧凌诟论演路头菩萨麓原能彀能征惯战弃命青山一发阙殆日高日上桑耳山梯鼪鼯适所殊号通讲铜汁托物寓兴外人外屋尪悴围裙误触无奈我何汙七八糟侮手险手萧墙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