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手足异处的意思、手足异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手足异处的解释

谓被杀。《史记·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孤虽要领不属,手足异处,四支布陈,为乡邑笑,孤之意出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手足异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手脚被分割在不同的地方,形容遭受极刑或被杀害的惨状。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义(字面义):

    • “手足”:指人的手和脚,代指四肢或整个身体。
    • “异处”:在不同的地方,分离。
    • 因此,“手足异处”字面意思就是手和脚(或身体各部分)被分离、散落在不同的地方。这直接描绘了一种肢体断裂、身首分离的残酷景象。
  2. 引申义/比喻义:

    • 该成语最常用的是其引申义,用来形容人被杀害、被处以极刑(如分尸、腰斩等)的悲惨结局。它强调死亡的惨烈和肢体的残缺不全。
    • 更深一层,这个成语有时也用来比喻兄弟相残、骨肉分离的悲剧。因为“手足”在汉语中也常用来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所以“手足异处”可以隐晦地指代兄弟互相残杀,导致骨肉分离、家族破碎的惨剧。
  3.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且最著名的出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听闻卫国发生内乱时的反应:“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既而卫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恸。曰:‘嗟乎!天祝予!’有使者至,问之,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子路(仲由)在卫国政变中遇害,被剁成肉酱(“醢”)。虽然原文没有直接说“手足异处”,但子路被“醢”的结局正是“手足异处”的极端体现。后世在描述此类惨烈死亡时,常引用此典。
    • 后世文献如《汉书》、《后汉书》等在描述酷刑或惨烈战死场面时也常用此语。
  4. 用法:

    • 该成语用于非常严肃、沉重的语境,描述极其残酷的死亡或悲剧。
    • 例如:
      • “那位将军战败被俘,最终落得个手足异处的下场。”(指被杀害分尸)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终兄弟阋墙,手足异处,令人扼腕。”(比喻兄弟相残导致悲剧)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手足异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shǒu zú yì chǔ(部分网页标注为“chù”,但“处”作动词时读“chǔ”)。
字面意思:手和脚不在同一位置,形容肢体被分离。
引申义:指人被杀,尤指非正常死亡导致身体残缺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描述孔子参与政治活动时,对违法者处以极刑的场景。后世文学作品如明代《杨家将演义》也沿用此词,强调“不得正命而死”的悲惨结局。


三、用法与语境

  1.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多含贬义。
  2. 适用场景:
    • 描述历史事件中的杀戮(如《越绝书》提及吴王夫差战败后的惨状)。
    • 文学作品中渲染悲剧色彩(如“若禽兽然,有甚好处”)。
  3. 近义词:身首异处、首足异处、头足异处。

四、延伸说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越绝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根廷暗转絺章绘句传信鸟垂老刍尼触兴刺透大边东都门东津断运睹貎献飧飞鸢風領焚烬根根梢梢光秃秃关键字闺薄軱戾黉塾红水河灰死谏曹嘉事瘠立矜眷进饍廐卒攈载脍截阔略老鲗溜勒毕灵魄滤器訬轻妙择密封名言谬错你儜牛口之下胚料起动器气象火箭全璧全影人才难得芟夷大难神崖俗士踏飡同事威侮僞学无从置喙衔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