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庸的意思、保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庸的解释

(1).酬赏有功之人,使之心安。《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五曰保庸。” 郑玄 注:“保庸,安有功者。” 贾公彦 疏:“保,安也;庸,功也。有功者上下俱赏之以禄,使心安也。”

(2).亦作“ 保佣 ”。受雇用的仆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於市中。”《方言》第三:“自 关 而东, 陈 、 魏 、 宋 、 楚 之间,保庸谓之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穷困,赁佣於 齐 ,为酒人保”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酒家作保佣也。可保信,故谓之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保庸(bǎo yōng)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两种核心含义:

一、指称受役使的奴婢或仆从

此义项源于汉代对底层劳动者的称呼,特指身份低微、从事劳役之人。例如:

《史记·货殖列传》载:“保庸奴隶,千则役,万则仆。”

此处“保庸”与“奴隶”并列,强调其被奴役的社会地位,常见于汉代户籍制度中。

二、表示酬谢功劳的赏赐

此义项源自先秦,指对有功者的物质犒劳或官职封赏。例如:

《周礼·天官·大宰》有“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五曰保庸,以驭其富”

郑玄注:“保庸,安有功者”,即通过赏赐巩固臣属的效忠。

补充说明

该词在唐宋后逐渐少用,但可见于仿古文献。需注意语境差异:汉代多指奴役身份,先秦典籍则侧重赏赐功能。

参考资料:

  1.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2. 《周礼·天官·大宰》郑玄注

网络扩展解释

“保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酬赏有功之人,使之心安

出处:该义项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原文为“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五曰保庸”。郑玄注“保庸,安有功者”,贾公彦进一步解释“保,安也;庸,功也”,即通过赏赐禄位安抚有功之人。
扩展:此用法体现了古代“赏功安民”的政治思想,属于西周八项治国政要之一。


二、受雇用的仆役

出处:常见于《史记》相关记载,如《司马相如列传》提到司马相如“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指其与雇工一起劳作。
异写形式:亦作“保佣”(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集解)。
方言关联:汉代《方言》记载,关东地区(陈、魏、宋、楚一带)称仆役为“甬”,与“保庸”同义。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哀筝白丁香白迷迷摆摊巴结薄軬车变蛋标彻币法宾闼不报步斗踏罡猜衅常赏撑肠拄肚赤生筹幄踔飞翠簪道岸倒産董劝封爵高屋建瓴给禄古华贵里怀来皇帝行宝黄麻兼存江涘缣巾碱蓬检照晋帖金鹦鹉刻骨铭心恐逼砻砥鸾飞凤舞麻菲谜团派购陪鳃篷篙匹马当先迁席沈括沈生深执谈容娘天蛇题外衔检仙人关箫吟膝点心戏蝶游蜂颉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