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卧虎的意思、蟠龙卧虎的详细解释
蟠龙卧虎的解释
见“ 蟠龙踞虎 ”。
词语分解
- 蟠龙的解释 .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
- 卧虎的解释 .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后汉书·酷吏传·董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魏书·李崇传》:“所向摧破,号曰‘卧虎’,贼甚惮之。”.喻官职的尊严。 晋 傅咸 《司隶校尉教》
网络扩展解释
“蟠龙卧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拼音:pán lóng wò hǔ
- 核心释义:
- 比喻人才或潜力:指隐藏在暗处未显露才能的人,或尚未爆发的潜在力量(如所述“盘曲的巨龙”象征蓄势待发的强者,“卧虎”喻指暂时蛰伏的能人)。
- 形容地势险要:也用于描述地形雄伟险峻,如盘绕的龙与伏卧的虎(见于、3、6)。
二、详细解析
- 象征意义:成语通过“蟠龙”与“卧虎”两个意象,生动体现“静中有动”的状态,强调人或事物虽未显露但蕴含强大能量。
- 用法示例:
- 描述人才:“公司虽小,却是个蟠龙卧虎之地。”
- 描绘地势:“贾芝《颂歌》有云:‘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引自)
三、补充信息
- 近义词:蟠龙踞虎、藏龙卧虎。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含褒义色彩。
- 起源争议:部分资料认为其由“蟠龙踞虎”演化而来,但主流解释更侧重人才与地势的双重比喻。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故事或古籍出处,可参考(贾芝诗句)及(网络小说引申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蟠龙卧虎》
《蟠龙卧虎》是一个成语,指隐藏在一方势力中的高手或潜藏的人才。这个成语形容有着极高潜力却未被发现或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人。
《蟠龙卧虎》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蟠龙卧虎》的拆分部首是“虍”和“龙”,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7画和16画。
《蟠龙卧虎》的来源
《蟠龙卧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汉书·范泰传》中。范泰被形容为“蟠虎之士”,意思是他隐藏了自己的才能,未被世人所知。
《蟠龙卧虎》的繁体
《蟠龙卧虎》的繁体字为「盤龍臥虎」。
古时候《蟠龙卧虎》的汉字写法
古时候《蟠龙卧虎》的汉字写法并无太大差异,仍然是由“虍”和“龙”两个字组成。
《蟠龙卧虎》的例句
1. 公司里有很多年轻人都有很高的潜力,他们是一批《蟠龙卧虎》。
2. 这个村子里埋藏着一些擅长农业的人,他们都是《蟠龙卧虎》。
《蟠龙卧虎》的组词
1. 蟠居(盘踞、藏身于某地方)
2. 龙骧(龙马精神,竞相崛起)
3. 卧薪尝胆(躺在柴火上苦练箭术,含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蟠龙卧虎》的近义词
1. 藏龙卧虎
2. 龙蛇混杂
3. 潜力无限
《蟠龙卧虎》的反义词
1. 纸老虎(外表强大,实际无能)
2. 龙去脉(失去血脉,意味着衰败)
3. 尸位素餐(没有任何能力,却保持着高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