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坐。 宋 刘克庄 《鹊桥仙·足痛》词:“有时块坐,有时扶起,门外草深三尺。” 金 元好问 《甲寅正月二十三日故关道中》诗之三:“人七因循过,元宵块坐休。”《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孤馆无聊,睡起块坐。”
“块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读音:kuài zuò
词义:指“独坐”,即独自一人静坐的状态。这一含义在古代诗词和文献中较为常见,例如: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古籍《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等文献中的用例。
《块坐》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身体的一种姿势。它指的是人坐下时两腿交叉屈曲,形成一个角度。这种坐法可以使身体更加舒适,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
《块坐》的部首是土,表示与土有关的事物。它由7个笔画组成,每个笔画的顺序如下:
横 折 捺 折 横 横 横
《块坐》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汉字演变的产物。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块坐》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具体情况因古代文献资料有限,无法确定。
1. 学习久坐的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问题,所以要适时地变换姿势,如块坐。
2. 他喜欢在家块坐,静静地沉思。
3. 块坐的时候,双手放在膝盖上,闭目养神。
1. 块头:指人体形状饱满、结实健壮。
2. 坐姿:指人体坐着时的姿势。
3. 成块:指物体团结在一起形成的块状。
近义词:盘坐、蹲坐。
反义词:平躺、立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