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土木工程。《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工役不輟,侈靡日崇,帑藏日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裴度 从容言曰:‘国家本设两都,以备巡幸……陛下倘欲行幸,宜命有司岁月间徐加全葺,然后可往。’上曰:‘从来言事者,皆云不当往,如卿所言,不往亦可。’遂罢工役。” 清 梅曾亮 《栗恭勤公传》:“是后每有工役,或甎加碎石及秸埽,用大减,数年内省官银百三十餘万。”
(2).从事土木工程的人。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作室者,卜里閈,量基址,程材用,庀工役。”
(3).旧日给机关、学校等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第二宿舍的工役来接电话,等了半晌才说, 王侃 不在宿舍里面。”
“工役”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土木工程相关
指土木建筑工程本身或从事这类工程的劳动者,如《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记载“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也提到“遂罢工役”。
杂役人员
旧时指在机关、学校或官僚、富户家中从事杂务的人员。巴金在《沉默集·知识阶级》中描述“工役来接电话”即为此意。
二、历史演变
三、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古风文学作品)。需注意语境区分其具体指向工程还是杂役人员。
参考来源:以上释义综合自多个古籍及近现代文献用例,具体可查看、3、5等来源。
工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工”和“役”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工”字的部首是工(gōng),它由3个笔画组成;
“役”字的部首是彳(chì),它由3个笔画组成。
来源:
“工役”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工役是指国家或统治者命令劳动者进行的苦力劳动。这种劳动往往是强制性的,劳动者没有选择的权利,常常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条件下进行的。
繁体:
在繁体字中,“工役”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往往与现代汉字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工役”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目前的了解有限,无法给出准确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在古代社会,劳动者常常被迫从事艰苦的工役。
2. 他因为拒绝参加工役,被处以重罚。
组词:
1. 工作:指进行一定的努力、付出一定的精力以完成特定任务。
2. 建役:指为了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劳动。
近义词:
1. 劳役:指为他人或机构提供劳动力或服务的人。
2. 劳工: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工人。
反义词:
1. 贵族:指具有特殊社会地位和特权的人。
2. 绅士:指受过良好教育、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
牓门卖官伴游彪壮冰川作用笔铅婢妾鱼不好不融丛玉搭白搭负胆寒发竪玷染抵忤动火飞瀑凤髓高谢拱宸贯华好整以暇鹘城猿洞秽物扈解绛紫楖枥井乘金锁曲金仙九华殿九转功成诀脉旷无两面二舌鷅鹠六世鲤鱼风沦漪没命墓厉泥日偏据讫情尽意齐账泉金曲原赛娘生憎十二时虫书生气四院吞搂刓泐顽麻稳顺鲜凈笑声下箬喜兵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