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役的意思、工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役的解释

(1).土木工程。《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工役不輟,侈靡日崇,帑藏日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裴度 从容言曰:‘国家本设两都,以备巡幸……陛下倘欲行幸,宜命有司岁月间徐加全葺,然后可往。’上曰:‘从来言事者,皆云不当往,如卿所言,不往亦可。’遂罢工役。” 清 梅曾亮 《栗恭勤公传》:“是后每有工役,或甎加碎石及秸埽,用大减,数年内省官银百三十餘万。”

(2).从事土木工程的人。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作室者,卜里閈,量基址,程材用,庀工役。”

(3).旧日给机关、学校等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第二宿舍的工役来接电话,等了半晌才说, 王侃 不在宿舍里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役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三方面:

一、指古代官府强制征发的无偿劳役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官府分派的劳役",常见于唐宋文献。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凡工役所需,悉输于官",反映宋代官府通过工役制度调配劳动力进行公共建设。

二、特指工程建造类劳役 《辞源》将其释为"土木工程的劳役"。明代《工部厂库须知》载:"工役繁兴,需材甚巨",这里的工役特指建筑营造领域的力役制度,常见于水利、城防等大型工程记载。

三、代指从事劳役的工匠群体 清代《六部成语注解》中"工役人等"条目,将工役作为工匠、差役的统称。该用法在《清会典》中亦有体现:"各省工役食粮之数,俱载于册",表明清代已将工役作为特定职业类别进行统计管理。

词源学角度分析,"工"本义为工匠工具,"役"甲骨文象人持殳驱赶状,二字组合后强化了强制性劳动的特征。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退出口语系统,仅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工役”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土木工程相关
    指土木建筑工程本身或从事这类工程的劳动者,如《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记载“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也提到“遂罢工役”。

  2. 杂役人员
    旧时指在机关、学校或官僚、富户家中从事杂务的人员。巴金在《沉默集·知识阶级》中描述“工役来接电话”即为此意。

二、历史演变

三、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古风文学作品)。需注意语境区分其具体指向工程还是杂役人员。

参考来源:以上释义综合自多个古籍及近现代文献用例,具体可查看、3、5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飙忽仇香穿破赐墙及肩寸旬待会蛋糕电视台駧駾遁匿返吟复吟風猋焚琴鬻鹤负诮关左孤贱贺电花捐互出江东三虎脚打着脑杓子几阁矜忍潏荡开匮克伏匡翊两道三科鳞鳍立语面没罗黾俛磨湼木老鵶木栖黏虫叛逃剖悉千秋万古青陵粉蝶轻言软语穷孤人心皇皇散座赏附霎时蛇腹纹深奸巨猾射罔事心失欲说得拢説诨经讼案隋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田巴生稳拿无央香蕉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