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世的意思、六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世的解释

[Six kings] 指秦国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

奋六世之余烈。——汉· 贾谊《过秦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世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以下解释综合权威辞书及学术文献:

一、家族世系中的第六代

指同一血缘谱系中自上而下计算的第六代子孙。例如“六世孙”即从始祖算起的第六代后裔。此释义源于古代宗法制度对世系的记录方式,常见于家谱、碑铭及历史文献。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2年纸质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修订版。

二、中国历史中的特定君主称谓

专指战国时期秦国第六代国君秦孝公(前381-前338年)。据《史记·秦本纪》载,秦自襄公始列为诸侯,孝公为第六世君主,其推行商鞅变法奠定秦统一基础。此用法属历史专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三、藏传佛教转世系统中的第六代活佛

用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指同一活佛体系中的第六代转世者。如“班禅六世”即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1738-1780),乾隆时期曾入京觐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六世班禅像》为证。

来源:《藏传佛教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清代宫廷与藏传佛教》,文物出版社,2020年。


说明:以上释义均依据权威辞书及学术著作,因专业辞书在线版本多需订阅访问,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以供溯源。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六世”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指秦国自秦孝公至庄襄王期间的六代君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六世(拼音:liù shì)指秦国六代先王,具体包括:

  1. 秦孝公(公元前381-前338年):推行商鞅变法,奠定秦国强盛基础。
  2.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延续变法,东进攻魏。
  3. 秦武王(公元前329-前307年):短暂在位,注重军事扩张。
  4.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251年):在位时间最长,灭西周、削弱六国。
  5.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前250年):在位仅3天,过渡性君主。
  6.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前247年):灭东周,进一步扩张领土。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中的名句:“奋六世之余烈”,意为秦始皇继承并发展了这六代君主积累的功业。此表述强调秦国通过连续六代的励精图治,最终由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

三、其他说明

  1. 词义范围:该词特指秦国六代君主,不同于佛教“六世轮回”或家族世系中的“六世”概念。
  2. 历史意义:六世统治时期(约150年)是秦国从诸侯国崛起为霸主的关键阶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政治、军事基础。

如需了解具体君主的政策或历史事件细节,可参考《史记·秦本纪》或贾谊《过秦论》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阳刀报任少卿书碧鷄不可究诘贷贳定省凊温遁暑独头茧二笑抚驭鼓骇谷芽还琴孩幼憨厚皓皓号天河澳矫士脚丫子戢和经商金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寄生草九伯救命据证戡殄考言课堂口渴廉操理固当然谬幽末陋木夫逆谏赔账碰头礼皮帛切屑旗旄戚戚啓四体沙麻竹设建生理学圣尼神虑疏昵暑去寒来糖饴谈笑自如听望外使五奸仙葩携认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