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角巾的意思、乌角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角巾的解释

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 唐 杜甫 《南邻》诗:“ 锦里先生 乌角巾,园收芋栗不全贫。” 仇兆鳌 注:“角巾,隐士之冠。” 宋 陆游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诗:“道士青精饭,先生乌角巾。” 元 杨维桢 《湖州作》诗之四:“ 湖洲 野客似 玄真 ,水晶宫中乌角巾。” 清 方文 《寿姚休那先生》诗:“田磽不饱青精饭,髮秃还飘乌角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乌角巾”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头巾,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乌角巾是古代用葛布制成的黑色头巾,带有折角设计,常被隐士或文人佩戴。其名称源于颜色(乌黑)与形制(角状折痕)的结合。

二、形制与用途

  1. 材质与外观:以葛布(植物纤维织物)为材料,染成黑色,头巾边缘有硬挺的折角。
  2. 佩戴群体:多为隐逸之士、文人雅士的标志性装束,如唐代杜甫诗中提到的“锦里先生”便以乌角巾示其隐者身份。

三、文化象征

四、文学与历史关联

五、相关延伸

“乌巾”为乌角巾的简称,如《辞海》释义“黑头巾即乌角巾”。两者均指向隐士身份,但乌角巾更强调折角形制。

总结来看,乌角巾不仅是古代服饰,更是融合了隐逸文化、文人精神与哲学思想的象征物,其内涵在诗词典籍中得以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乌角巾的意思

《乌角巾》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貌或位置高贵。通常指穿戴朴素,但内心崇高和高尚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乌角巾》的拆分部首是“乌”和“巾”,其中“乌”是一个独体字,读音为“wū”,表示黑色。而“巾”是一个旁字,读音为“jīn”,表示头巾、头帕。

《乌角巾》共有8个笔画,其中“乌”有4个笔画,“角”有4个笔画,“巾”有2个笔画。

来源

《乌角巾》最早见于《后汉书·魏武故事传》,是形容曹操身着简朴的服饰,却具有崇高品质和高尚气质的人。

繁体

《乌角巾》的繁体字为「烏角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会将一个独体字和另一个字合写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词,这种写法称为合字。例如,“乌”和“巾”合写成“乌角巾”。

例句

他虽然穿着一件简朴的乌角巾,但他的言谈举止却透露出高贵和崇高的气息。

组词

组词:巾帼、巾箱、巾帛、巾帼英雄。

近义词

近义词:壮丽巾、高贵巾、华丽巾。

反义词

反义词:华丽衣、奢华衣、富丽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