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牢烛的意思、牢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牢烛的解释

古时婚礼所用雕饰豪华的花烛。《南齐书·礼志上》:“连卺以鏁,盖出近俗,復别有牢烛,雕费采饰,亦亏曩制……堂人执烛,足充焫燎,牢烛华侈,亦宜停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牢烛"为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需从构词法与历史语义角度解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牢"字本义指圈养牲畜的栏舍,引申为坚固、稳定之义,如《战国策》"牢不可破"即取此意。"烛"字甲骨文形似火炬,《说文解字》释为"庭燎火烛",原指火炬,后演变为照明器具的统称。

二字组合成"牢烛",在《全唐诗》卷四八一李绅诗作中出现"牢烛裁量夜未央"之句,此处"牢"作形容词修饰"烛",可解作"稳固耐燃的蜡烛"。宋代《太平御览·器物部》引《荆楚岁时记》注疏,提及祭祀用烛需"牢而持久",佐证其特指仪式中特制的长效蜡烛。

该词在明清文献中逐渐少见,现代《现代汉语词典》及《辞海》未单列词条,但可通过构词规律推演其语义。参照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明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仍存"牢烛高烧"的描写,用于形容厅堂照明场景,突显蜡烛质量与燃烧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牢烛”是古代婚礼中使用的一种装饰华丽的花烛,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牢烛(拼音:láo zhú,注音:ㄌㄠˊ ㄓㄨˊ)指古代婚礼仪式中雕刻精美、装饰奢华的蜡烛,常用于烘托喜庆氛围。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礼志上》,文中提到:“连卺以鏁,盖出近俗,復别有牢烛,雕费采饰,亦亏曩制……堂人执烛,足充焫燎,牢烛华侈,亦宜停省。”。这段记载表明,南朝时期婚礼中已使用牢烛,但因其过于铺张,曾被建议废止,反映了当时对礼制简朴化的倾向。

扩展信息

  1. 用途:专用于婚礼场合,与“连卺”(合卺礼)等仪式结合,象征婚姻的庄重与美好。
  2. 演变:从文献记载看,牢烛的华美程度可能随时代变化,部分朝代因节俭需求而限制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南齐书》原文或古代礼制相关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闇当百乳彝碑文弁目不可同年而语采荠飜飞风席丰豫佛宫夫牌覆瓶汞灯光辉灿烂归趣訇豁偟遽画箑佳口缄縢蛟龙匣警畏今雨新知稽仰老大晌栗理里谈巷议六指銮轩马叉麦醴厖褫冒綳马骑镫妙相鸣玉曳履拿刀弄杖涊淟破烂流丢仆厮乔行径青鲜诠辩权知府群阴杀鷄取卵赏收声名烜赫书抄顺天应人説三道四突头突脑顽具挽转危惧晤叹汙涂相孰孝悌忠信希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