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绶的意思、公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绶的解释

指高官显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张齐贤 ﹞日与故旧乘小车,携觴游钓。榜於门曰: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綬垂访,不敢拜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绶"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制、礼仪标识相关,具体指代官员所佩带的、象征身份与职权的丝质印带或绶带。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核心概念

    • 公: 本义有公共、公正、公事、爵位等级(如公爵)等含义。在此词中,主要取其与官职、官方事务相关的引申义,强调其官方属性。
    • 绶: 指古代用以系官印、勋章或玉佩的丝质带子。它是官员身份级和权力的重要视觉象征。不同颜色、材质和编织方式的绶带对应不同的官阶。
    • 公绶: 合指“官员的绶带”。特指在公共场合、履行公务或代表官方身份时所佩带的,用以标识其官职等级和权威的丝带。
  2. 具体内涵与用途

    • 身份标识: 公绶是古代官僚体系中区分官员品秩高低的核心标志之一。官员需按规定佩带相应等级的公绶。
    • 权力象征: 公绶常与官印相连(即“印绶”),是行使官方权力的凭信和象征。接受或解下公绶往往意味着官职的授予或罢免。
    • 礼仪服饰: 是古代礼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朝会、祭祀、册封等重要典礼场合必须佩带,以示庄重和符合礼制。
  3. 文献佐证与用例

    • 虽然“公绶”作为固定词组在古代经典文献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其概念广泛存在于对古代官服、舆服制度的记载中。例如,史书(如《后汉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和类书(如《通典》、《文献通考》)中对不同朝代官员绶带的颜色、长度、编织方法(如“织成”)、搭配的印章材质等有详细规定,这些规定中的绶带即属于“公绶”范畴。
    • 在描述官员任免、礼仪活动的文字中,常可见“解绶”、“佩绶”、“印绶”等词,其中的“绶”即指公绶。例如,《汉书·朱买臣传》记载买臣拜官后“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这里的“印绶”即包含象征其太守身份的公绶。

“公绶”指古代官员依据其官职等级所佩带的、用以标识身份、象征权力并用于正式礼仪场合的丝质绶带。它是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和舆服礼制的重要体现,其具体形制(如颜色、纹样、长度)历代均有严格规定。理解“公绶”需结合古代官制史和服饰制度的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公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基本解释

用法与文献例证

  1. 古代典籍: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卷三记载:“(张齐贤)日与故旧乘小车,携觴游钓。榜於门曰: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綬垂访,不敢拜见。”此处“公绶”指显贵官员。
  2. 诗词引用:
    清代程颂万在《紫萸香慢》中提到“姚公绶画”,可能涉及历史人物或借指权贵。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部按劳分配阿阳悲哀背不住碑趺闭幕词茶神逞胸疮好忘痛楚邑醋葫芦綷縩导论的士东轩伫凡桐風衢付畀付之丙丁归栧过望酣肆毫银轰炮鸿作黄褐侯皇穹宇回青涧隈交旧蠽蟧几许计学冷嘲热讽另加灵岫柳花裙落薄买庸谩諕内竪喷蛆婆兰强求挈带穷富极贵求益反损颡根升车颂系琐末通亲童子鷄退伍军人枉劳微过物望香岑小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