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国定的量制。《左传·昭公三年》:“ 陈氏 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2).国际市场买卖生丝、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种重量标准。此类商品在空气干湿不同的地方,随含水量不同而生变化,因此国际通行方法是先将此类商品的样品,烘净水分,得出干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标准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准确的重量作为重量标准,即为公量。
公量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领域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定义:公量是国际贸易中用于计算商品重量的方法,通过科学手段去除商品水分后,加上标准含水量得出标准重量。适用于高价值且水分不稳定的商品,如生丝、羊毛、棉花等。
计算公式(两种表达形式):
应用场景:避免因环境湿度差异导致商品重量争议,确保贸易公平性。
定义:指国家统一规定的计量标准,与民间“家量”相对。例如《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陈氏用大容量的“家量”借贷,而用“公量”回收,以此争取民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公式推导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权威贸易教材或《左传》相关研究。
公量(gōng li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公(gōng)和量(liàng)。
公的部首是八,笔画数为四画。
量的部首是里,笔画数为12画。
公量一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朝时期,具体含义是“公正的衡量”。公指“公平、公正”,量指“衡量、计量”。
公量的繁体字形为「公良」。
在古代,公量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在西周时期,公量的写法为「公口里也」。而在东汉时期,写法转变为「公竖里也」。
1. 老师用公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他的行为违背了公量的原则。
公量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因为它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近义词包括公道、公正、公平。
反义词可以是不公、不量、私藏等。
鞍马劳顿巴山度岭表帜簿听蝉不知雪殚述店面點水底薪东平献颂斗笑儿对举二并四具风平浪静干策策梗迹蓬飘痀瘻关木管须浩气长存汇族基调解酩锦被岌嶪卡拉奇刻符粮食脸霞鸾几慢声吞气木軨木挑耐可青莲宫清洗确认阮郎入人濡泽少年场师老兵破试想兽镮说长话短俗态坦挚搨书手甛醹跳搭通气脱毛妄诛未成一篑吻创无等无士马憸夫香魂线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