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耐可的意思、耐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耐可的解释

(1).宁可;愿得。 唐 刘长卿 《赴宣州使院留辞韦使君》诗:“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宋 薛嵎 《寄公衮舍弟》诗:“余生百计拙,耐可事清吟。” 清 曹贞吉 《沁园春·赠柳敬亭》词:“荡子辞家,羈人远戍,耐可逢场作戏来。”

(2).怎得,安得。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宋 敖陶孙 《上闽帅范石湖》诗:“骚人有几登青竹,耐可同时欠执鞭。” 明 王世贞 《闻南中流言有感》诗之三:“偶然文字落尘寰,耐可争名眼睫间。” 清 曹寅 《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频年漫信能分别,耐可巡簷细讨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耐可是古汉语中的副词,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宁可;情愿

    表示在比较中选择后者的意愿,带有取舍意味。例如清代黄生《义府》所释:“耐可,宁可也。”典型用例见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耐可乘流直上天?”此处意为“宁可顺着水流直上云霄?”,体现对某种境遇的主动选择。

  2. 愿得;但愿

    表达希望实现某种状态的意愿。如明代唐寅《江南春》词:“耐可投身向钓矶”,即“但愿能投身于钓矶(隐居)”。此义项与“宁可”存在语境关联,均强调主观倾向。

现代使用提示: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口语及书面语已罕用,仅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特定仿古语境。其权威释义可参见《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实际应用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语义倾向。


示例延伸(文言用法):

“南湖耐可乘流去?恰似扁舟入永嘉。”

(化用李白诗意,此处“耐可”意为“宁可”,表泛舟湖上的向往)

网络扩展解释

“耐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表示“宁可、愿得”

2.表示“怎得、安得”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词语(如“俗不可耐”),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摈诏不宁采畿蟾背倒翻打问犯齿烦暑抚结浮文巧语刚辰伉厉甘乳高眼鲽归饷过重和应哗讙槐壤花线角心菊部头絶诣踞见两社帘帷柳浦脉学盲伥媒合磨晻木马南床闹鬼内草内廐齧厀鸥泛派澨破体字普速速钱湖情知羣僚山阴乘兴识见始卒衰月霜行草宿庶孽嚃羹讨乞通俗文学拖玉外引王旅香头仙宅席不暇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