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
“阮郎”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意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典故人物:仙女姻缘中的男主角
源自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的传说。据南朝刘义庆《幽明录》记载,两人采药时偶遇仙女并被招为夫婿,故“阮郎”最初特指阮肇,后演变为泛指与佳人缔结良缘的男子。这一典故成为后世诗词中爱情邂逅的经典意象,如唐代刘长卿诗句“应向桃源里,教他唤阮郎”便化用此典。
历史人物:魏晋名士的代称
另指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其叔父阮籍同为七贤名士,二人以狂放不羁、才华横溢著称,因此“阮郎”在部分文献中也成为风流才子的象征。
文学衍生含义
在戏曲和民间故事中,“阮郎”逐渐脱离具体人物,演化为对潇洒青年或理想情人的代称,常带有浪漫色彩。例如明代戏曲《鸾鎞记》用“肯向人间魅阮郎”暗喻女子对心上人的倾慕。
注:两种释义分别对应神话传说与历史人物,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相关研究。
《阮郎》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形象,代表着英俊、才华出众、有吸引力的男子。这个词常出现在古代诗词、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男性形象。
《阮郎》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阮”和“郎”:
《阮郎》的来源与古代文学作品有关,最早见于唐代杜牧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嘉树阮郎归不归》。在这首诗中,“阮郎”被用来描写一个离去的男子形象,表达了女主人对阮郎归来的期盼之情。
《阮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阮郞”。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阮郎》的古代汉字写法如下:
阮:
郎:
以下是一些使用《阮郎》的例句:
与《阮郎》相关的组词有:
与《阮郎》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与《阮郎》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