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州府向朝廷推荐的员生的名册。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 开宝寺 为礼部贡院,二月十八日火,凡本部贡牋与夫所考试卷,须臾灰烬,略无遗者。”
2.充作贡品的纸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今中外所用纸,推 高丽 贡牋第一,厚逾五銖钱,白如截脂切玉。”
“贡牋”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根据现有资料,其含义可能有两种解释:
指代州府向朝廷推荐的员生名册
这一用法可能与古代科举或人才选拔制度相关,即地方官府将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名单上呈朝廷,作为贡举或任用的参考依据。
指充作贡品的纸张
古代“牋”通“笺”,即纸张或文书。“贡牋”可能指特制的高品质纸张,作为地方特产进献给朝廷,例如宣纸、蜀笺等名纸类型。
注意事项:
《贡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向上级贡献文字或者奏章。
《贡牋》的拆分部首是"贝"和"牜",分别代表"贝壳"和"牛"。它由16笔构成。
《贡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用于描述向上级进贡并附上文字或者奏章的行为。
《贡牋》的繁体字为「貢牋」。
在古时候,汉字《贡牋》的写法较为简单,没有繁复的结构,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
1. 他每年都会向皇帝《贡牋》,向他汇报各地的情况。
2. 她亲自写了一封《贡牋》,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愿望和建议。
1. 贡献:表示把自己的才能、精力或者物资奉献给社会或他人。
2. 奏章:指向上级呈报的文字或者奏请。
奏疏、表章、上表。
接受、承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