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隆中对的意思、隆中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隆中对的解释

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 隆中 。 建安 十二年(公元207年), 刘备 三次往访,询以治世大计。 诸葛亮 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 荆 益 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 孙权 ,整顿内政,俟机从 荆 益 两路北伐 曹操 的策略,以图统一 中国 ,恢复 刘 家帝业,史称“隆中对”。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抗志 隆中 对,飢驱 蜀 道难。”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九:“ 武侯 事 先主 ,身任帷幄筹。草草 隆中 对,后来语皆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对话,发生于东汉末年(公元207年),核心内容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争霸方略。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隆中对”指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今湖北襄阳)的初次会面。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即“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占据荆益二州、联吴抗曹、北伐中原的战略规划,史称“隆中对”。


二、核心内容

  1. 战略目标
    恢复汉室,统一天下。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指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正面争锋,孙权据江东可结盟,而荆州、益州是战略要地,建议刘备夺取两地作为根基。

  2. 具体策略

    • 占据荆益: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南通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益州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可成霸业。
    • 联吴抗曹:与孙权结盟,形成鼎足之势。
    • 内修政理:整顿内政,安抚西南各族,积蓄力量。
    • 北伐中原:待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复兴汉室。

三、历史影响


四、其他含义

作为成语,“隆中对”可引申为双方意见高度一致(源自诸葛亮与刘备达成共识),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理解。


五、文献出处

原文载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又名《草庐对》,后世多称《隆中对》。

网络扩展解释二

隆中对的意思

隆中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经过充分讨论和对比后形成的一对结论或观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隆中对的部首是阝(阜),拆分成“阝”和“双”两个部分。共计9画。

来源

隆中对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小说《三国演义》中。其中,刘备通过隆中对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以得到忠诚可靠的幕僚。

繁体

隆中對(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隆中对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无太大变化。

例句

通过隆中对的辩论,我们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组词

结对、对照、对比、对等、对立

近义词

对敌、对峙、对质、正对、对抗

反义词

相合、相同、匹配、呼应、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受敌采集齿条重数惙怛伤悴从权导意簟茀顿颡分国伏阴功赏牿亡杭潁秏尽褐衣不完化淳皇嗣或日建业坚贞畟奸籍居谨敕警铃金蘂狂驰子连绵书流注轮輮论题伦叙罗嗊曲煤头纸门轴面磨罗鸣鸦民所迷乡密筩縻絷骈傍轻虑群生袪袪人人人自为战衰歇疏数宿遇汤井头发胡子一把抓屠侩五石瓠诬证乡老相需像运贤侯笑话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