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贡的意思、供贡的详细解释
供贡的解释
向朝廷缴纳赋税或进献物品。《汉书·叙传下》:“割制庐井,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 楚 不承供贡,辟远兄弟之国。”
词语分解
- 供的解释 供 ō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求 供 ò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 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
- 贡的解释 贡 (貢) ò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贡。纳贡。贡献。贡品。贡赋。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贡举。 姓。 笔画数:; 部首:贝;
专业解析
"供贡"是汉语中由"供"与"贡"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两个构词语素分别解析:
- "供"指代祭祀或朝拜时摆放祭品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陈设祭品以奉祀神佛或祖先"。
- "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古代臣民或属国向君主进献物品",后延伸出恭敬呈献的抽象含义。
组合后的"供贡"具有双重语义维度:
- 物质层面:特指古代祭祀仪式中向神灵、祖先敬献食物、玉帛等实物的行为,如《礼记·曲礼》记载的"天子供贡于明堂"礼仪制度。
- 精神层面:现代汉语中可引申为对崇高事物(如文化传统、精神信仰)的虔诚维护,《中华字海》收录其比喻义为"持续性的奉献与守护"。
该词在语用中常见于学术文献对古代礼制的研究,如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化研究》曾专题探讨先秦时期"供贡体系"与宗法制度的关系。当代语言使用中多保留其庄重色彩,常见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传承等领域的书面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供贡”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指下级(如地方、属国等)向朝廷或中央政权缴纳赋税或进献物品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供贡(拼音:gòng gòng)指向朝廷缴纳赋税或进献物品,体现古代中央与地方、属国之间的经济或政治从属关系。例如:
- 《汉书》提到“什一供贡”,指将土地产出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上缴朝廷。
- 《吴越春秋》记载楚国因“不承供贡”引发矛盾,说明进贡行为具有外交意义。
二、构成与用法
- 词义拆分:“供”指供给、献上,“贡”指进献,组合后强调以物资或赋税形式表达臣服。
- 现代使用:此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可替换为“进贡”“纳贡”等近义词。
三、相关扩展
- 历史背景:汉代已形成系统的赋税制度,“供贡”是维系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
- 文化内涵:除经济意义外,还象征政治忠诚,如属国进贡特产以表归属。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税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汉书·叙传》《吴越春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襃博本治并列鼻气如雷避羞不殄楚甲蔟蔟大頀大开方便之门的对联担舆帝箓方材愤怫蜂腰猿背符官干渣渣告言乖子骨肥厚贵阀滚转何所黄锺瓦缶恢愕讲丐寄傲骄虏纪纲仆井硙金鉔忌前击毬旧愁新恨酒排间基业枯冢凌旦陵墓龙学灭口目刻闹笑话评别乾陵乞丐琼笥去污人事代谢生像失惊打怪水葬天秤田漏骰盆偷忍无量佛汙洼氙灯下年